我的政协提案:中小城市超前治堵势在必行
(2012-01-12 08:09:29)
标签:
政协提案中小城市超前治堵势在必行晓程汽车焦点评论丹东晓程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北京道路拥堵引起了全国各城市的警觉。各地城市规模、规划不同,拥堵的情形、程度也各有差异。但进入汽车社会速度加快、规模膨胀,为管理部门始料未及。以偏远省份为代表的贵阳市也出现了拥堵,而且采取了临时的治堵措施,引起一片非议。
中国的汽车消费能力已经连续三年持续释放,汽车销量连续三年在高位运行,汽车拥有量逐年叠加,就如鸭绿江边这样不足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百户居民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增加到3.5。入夜,很多小区外面的马路上车满为患,露天存车已成当代汽车社会的一大风景。丹东主要街道六纬路,由于人行道上已经被停车占满,人行道已经名存实亡,行人被迫在非机动车道甚至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将出行百姓逼到违法出行的尴尬危险境地。
每遇出行高峰,多处拥堵,行驶速度缓慢,通行效率低下,开车半小时走过的路,骑自行车十分钟就顺畅到达。
未来数年,中国居民的汽车消费能力还将继续释放,在丹东这样的中等城市,汽车拥有量每过四年就要翻一翻。道路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和车辆急速增加的道路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但政协委员去交通部门调查时,被有关部门告知丹东拥堵并不严重,可以等拥堵的时候再治理。
治堵观念落后比道路交通建设滞后还可怕。按照目前机动车增加的速度,5年以后,很多中等城市将面临无路可走、无处存车的困境。据测算,5年之后,丹东所有的机动车全部出动,丹东各主要街路即使都摆满了机动车,也还有四分之一的车辆无处存放。
汽车社会提前到来,中等城市受到的冲击和压力比大城市还要大。这是有其城市特点造成的。
第一、位于三四线位置的中等城市规划水平低
中长期规划滞后,规划水平低,且即使这样低水平的规划也难以得到一以贯之的执行。市长市委书记更换频繁,即兴规划、长官意志使原始规划很难执行到位。前任市长批准鸭绿江边建旅游局办公用高楼,因市民反映强烈,后任市长来了只能炸掉。原有的规划已经滞后,超前的规划有没有出台,应对汽车社会加速膨胀的超前规划更不在议事日程,未来的城市治堵只能趋于被动。
第二、治堵意识差,往往临渴掘井
相关部门只是基于应对眼前的任务,对本部门的长期任务没有紧迫感、缺乏责任意识。很多官员只负责做好本届任职的工作,对未来五年以后的工作,规划不积极,没有超前思维。
第三、城区道路建设空间达到极限
中等城市空间狭小,受地域局限,没有发展空间,城区道路建设已达极限。
丹东书带状城市,南有江、北有山,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城区道路很难。未来所能增加的道路只有南北向穿越锦江山的四号干线,其它措施捉襟见肘。
第四、管理水平难以应对复杂汽车社会的各种矛盾问题
执法管理力度不大,漏洞多,执法不到位。酒驾查处常常挂一漏万,流于形式。
第五、市民遵章出行意识差因乱而堵
行人违法随处可见。据记者目击调查,路上自觉等待红绿灯的行人只占出行人数的10%以下;管理部门只查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视而不见,从不查处。致使行人违法行为泛滥,遵章出行意识差。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横穿,机动车行驶速度无法提升,通行缓慢,加剧拥堵。
第六、中等城市治堵难度更大
北京等大城市是因车多而堵,中等城市未来是因为车多、路少、秩序乱而堵。拥堵的治理难度比大城市还要大。
丹东如果限号,基本上形同虚设。限号的结果是一个警察只管几辆车都管不住。遍地违章出行车辆无法查扣,致使法不责众、法律失效。
超前治堵可以步入良性循环;制度滞后将积重难返
早治堵,超前实施治堵规划,可以尽早让中等城市摆脱越来越堵、越堵越难治、越难治越堵的恶性循环泥潭,治堵的代价更大;超前治堵,早规划早投入早治理,可以为未来减少更多不必要的行政成本。
中等城市治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人口比例配备公交车,创造条件实行城市免费公交服务
按照科学标准,每800人就应该配备一辆公交车。而丹东的公交车配备直达到这个标准的50%。需要增加现有数量倍数的公交车,增加公交车对出行人群的分担率;同时开辟新的公交线路,增加环路,连接商业区、生活区和各个景点;开辟公交车专用车道,提升公交车通行效率;创造条件,适当时候,为市民提供免费城市公交服务。
事实上,免费公交将吸引大量的有车者在交通拥堵之时弃小车坐大车。
公交规范运行,效率提高,拥堵问题、无处停车问题迎刃而解。
二、建立平面或立体、地上和地下停车场
在德国的慕尼黑和法兰克福,你看到的最大的广场不是政府广场,不是绿地广场,而是绿荫环抱着的停车场。无边无际,拥有着巨大的吞吐能量。
不客气地说,忽略了汽车社会的提前膨胀,致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出现明显缺陷。超前规划,就是要设法为建设停车场预留空间、采取措施。
将用于私用赚钱的停车场划归共用,低价面向有车市民;将挪作商用辟做商场的地下停车场恢复停车功能;在城区中间适当地段建立立体停车场,让汽车上楼停放。这些措施,早晚必须执行,否则更多人将无路可走。城市交通将步入僵死的境地。管理部门将东奔西忙搞治堵,每天焦头烂额。
三、城市铁路转入地下
目前穿城而过的铁路客货运,将城区道路穿插切割得四分五裂。多时段对城区道路反复切割,铁路方面也拿出大量的成本维护运行安全,不如将铁路线路转入地下或挪出城外。
8年前铁路部门发布消息说,五年之后全国城市铁路转入地下。8年过去了,此类承诺泥牛入海。
四、强化执法监督,法律面前,行人和机动车一律平等。
五、抓紧建设城市过街天桥和城外环路,减少交通压力。
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是为治堵赢得空间;超前规划、强化法律监管是为治堵赢得时间,二者相互呼应,不可偏废。
目前,只有北京等一线城市拥堵,这个矛盾是局部的。如果中等城市拥堵,各地情形大同小异,各地处处拥堵,这个矛盾就是全国性的。中等城市超前治堵,切切不可忽略。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