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车市似剪刀 量价齐降吃不消
(2011-03-10 09:34:11)
标签:
二月车市似剪刀量价齐降吃不消晓程汽车焦点评论丹东晓程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二月车市似剪刀 量价齐降吃不消
文/丹东晓程
“3.15”在即,投诉量增加,今年的汽车投诉量在各类投诉中非常惹眼。投诉或与车市冷暖有关。
今年二月份量价齐降,车市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前景迷茫,变幻难测。
当此车市清冷季节,如果心态有变化,将会直接引起车市的深层次变化,引发投诉率增加。很多投诉的处理,不是资金问题,不是处理方式问题,更多的是心态问题。
车市是涨是落,业绩是进是退,一切都很模糊。今年的车市进入了关键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调整好心态。有志向、有内涵的厂商往往有胸襟、有气度,这样的队伍到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摆正自己的心态。但少数厂家少数经销人员还是暴露出种种服务或者经营的缺憾。
目前,汽车厂商相关人等需要克服以下心态。
一、贪婪心态
如果说二月车市似剪刀,它剪去的是贪念,是奢望,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二月车市的消极悲观情绪是因为去年全年的火爆形势和今年一月的更火爆形势双重衬托形成的反差造成的。与去年同时期相比,二月份各车型销量除了交叉型乘用车有所下降,其它品种都保持增长。新浪汽车昨天报道说,2月,乘用车共销售96.72万辆,环比下降36.74%,同比增长2.57%。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63.36万辆,环比下降40.80%,同比增长1.70%;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2.94万辆,环比下降37.74%,同比增长16.5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0.52万辆,环比下降29.14%,同比增长49.54%。
业界的奢望就是,汽车销量应该年年增长,消费浪潮应该一浪高过一浪。经济有规律,车市有峰谷。期待车市每一年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实是一种奢望。奢望来自于贪心。其实二月份已经增长了,这个增长是在较大基数上、在很高的起点上的增长,已经很可观了。
减少期待,学会满足,降低期望值,冷静看车市,其实希望很大。与去年的销量持平,就是连胜、大胜。期望值过高,只能无视客观上的成功而制造出人为的失败。
二、浮躁心态
二月车市似剪刀,剪去的还有兴奋、耐心和踏实的心态。
大脑发热、情绪冲动,随意决策,一意孤行,对清淡车市反应过度,醉心于统计数字,忽略了品质本质,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
车市起伏应属正常,尤其是汽车市场,受制于各种不确定复杂因素,更有波峰波谷的波动甚至震荡。但如果企业心浮气躁,盲目消减人员,随意压缩生产线,甚至临阵换将、草率行动,缺乏理性,耐不住清冷,很可能导致经营的失误。
三、消极心态
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去的是振奋、傲慢和轻狂。
车市销量波动,业界的情绪、企业队伍和人心不能波动。胜则轻狂,负则颓废,是经销商和领军者的大忌。
四、急功近利心态
无论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无视于未来前景的开拓,吗目光短浅,缺乏远见,盲目消减成本,片面追求业绩利润,忽略企业长久的生机活力,无论动机如何,都有急功近利之嫌。
销售火爆了就加价、涨价、取消优惠,销售清冷了就优惠、促销、忍痛甩卖,冷的是顾客的心,伤害的是品牌纯度和企业的可信度。
为降价促销同时保证利润不减,降低配置、牺牲质量,让产品背后的品牌价值大打折扣,负面阴影将长期挥之不去。品牌被玷污就象土地遭污染,一旦形成将无法弥补。
以上种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都有害无益。
五、前倨后恭心态
销售形势大好,则过于傲慢异常冷漠;销售跌入低谷,则过分热情过度殷勤。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真正需要。塑造品牌,需要塑造尊贵感,塑造不卑不亢的气质风度。这是品牌的文化内涵。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有形象符号。前倨后恭,自己失去了尊贵感,还怎能给顾客尊贵感呢?
中国汽车企业做大做强,首先心力要强。知人者慧,知己者明;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提升服务品质,就要在心浮气躁之时修身养性,首先战胜自己。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