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有必要持续增加汽车合资企业吗?

(2011-03-09 08:45:02)
标签:

中国

有必要

持续增加

汽车

合资企业

丹东晓程

焦点评论

晓程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中国有必要持续增加汽车合资企业吗?

文/丹东晓程

从1979年2月2日“关于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吉普车公司”的报告提出,到1983年5月5日合资经营总合同在人民大会堂签字、1984年1月15日“北京吉普公司”开业,历经四年,中国汽车业合资迈出了第一步。

此后近30年来,汽车合资如雨后春笋。众多国外品牌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生产销售,至今占据了大多数市场空间。合资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汽车工业繁荣的背后,自主品牌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挤压,技术受制于人,发展创新艰难。

近来,一些小众品牌跨国巨头纷纷拾起合资策略。国内车企也有意借机取长补短。中国汽车业大有再掀合资潮的迹象。

而且,第一轮率先合资的企业都有合资期限的合同约定,根据1985年签署的合资协议,上海大众合营期限为25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期限为20年;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合资期限30年;北京现代合资期限30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为“中中/外”合资模式,合资经营期限为30年。这些合资企业中,有的合资经营的约定期限将近,有的已经过期,却没有停止合作的迹象。继续合作应该是大事,业界和媒体均有知情权,但合作却在不宣而战,悄悄延续。有没有履行延续协议,延续时限多少,有没有经过国务院批准,均不得而知。

一方面,合资期限终到之日,合资的经验教训应该好好总结一下,比如,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付出了多少,技术得到了多少,合资双方怎样合作更好,怎样实现技术利润分享双赢,延续合作合同时,可以制定更有利于形成双赢结局的规则,更有利于中方吸取新技术,外方获得品牌发展、市场扩充。

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研讨,为中外合资汽车企业要不要增加和扩大、扩大到何种程度提供借鉴。

晓程认为,中外汽车合资企业即将走过30年。25年和30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应该好好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明确方向。

合资汽车企业要不要增加?这里的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30年合资的总结结论没有明晰之前,不能盲目得出结论。

中国合资汽车企业已经不少了,而且还没有进行过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和权威的调研。应该在充分调研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确定继续合资的规划和路径。即使合作,也不仅仅限于合资的老路。

在总结和调研期间,如下问题需要搞清楚。

第一、合资汽车企业对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冲击和影响分析

无论怎样夸大合资的市场效应,无论怎样对合资企业给自主品牌造成的冲击避而不谈,这种负面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市场资源已经永久性付出被长期占有,再想收回难上加难。合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甚至对合资的中方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堡垒固若金汤,即使外方以合资自主的名义做出贡献掩人耳目作秀装样,有限的技术投入也只是经过了选择和过滤,保守而陈旧,缺乏尖端技术价值含量,缺乏技术前沿的时新性。即使这样的技术,投入也是分批性、节制性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合资的中方技术上受制于人,只能看菜吃饭,看人家的眼色行事,无所作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也只能通过组装拼凑、模仿借鉴,跟在国外汽车的后面爬行,无法超越。在合资企业汽车品牌的强大攻势面前,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高端技术获取和创新越来越难。

技术被封顶。市场前行的道路被封堵。自主品牌技术市场两头难。即使到了可以与合资车相抗衡的时候,市场资源已经更加稀缺了。目前很多城市限制购车,就是实证。

在这种情况下,合资汽车企业还有必要继续增加吗?

第二、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空间、技术支持力度分析

合资汽车企业对合资的中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哪些贡献,提供了哪些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支持,有必要搞好调研和探讨,总结经验,明确进一步提升合资中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力争中方技术提升与合资的外方技术创新同步分享,并在延续合作期限的合同中有明确约定。

否则,继续合资合作意义何在?

第三、合资汽车企业的规模、数量与国内汽车企业规模数量的科学合理布局及均衡性分析

合资企业的规模、数量保持在何种程度才不至于让国内企业的自主品牌获得喘息空间,不至于苟延残喘?怎样的市场规划和企业布局才是均衡的?借助宏观调控手段,利用行业规划,进行行业引导、合理分配、适当掌控、科学摆布、巧妙布局,已是当务之急。

否则,盲目的合资,为合资而合资,为华而不实的繁荣而合资,意义何在?

第四、更加科学公平的合资合作途径探讨

合资,是争取国外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三十年前,很有必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状况已远非当年可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贸易规则日益严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围绕着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自然资源的多层次大范围争夺明暗交织,愈演愈烈。三十年之后,有必要站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层面上,在世贸组织协定的框架下,在国际巨头的围剿下,重新审视合资合作的新途径,对过时的、落后的、片面的、僵化的合作形式进行修订、更新、改革,以更公平、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细致的合作规则,开辟新的前途。这样,合资合作才会被赋予新的生命。

在此之前,老一套的合资应该压缩、收紧、谨慎,留有余地。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