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不说真话,代价有多大?
(2011-06-21 11:03:53)
标签:
车企不说真话代价有多大汽车丹东晓程焦点评论晓程过路费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车企不说真话,代价有多大?
文/丹东晓程
最近有消息曝光某汽车企业销量数据与实际销售数据相差太大,并且很多汽车企业销售数据并不可靠。这条消息披露的事实其实在中国早已见怪不怪。人们对汽车销量数据已经早已视为参考,并不当真。如果在中国,谁要真是拿着这些数据去论证大是大非,去邀功表功请赏,那倒是笑话。
说来倒是一个悲剧。
中国汽车业有合资企业加入,合资企业的外方本是跨国企业,在品牌内涵与企业文化、企业责任品格方面应该是达到一定高度的,可是到了中国,对这种关于说谎的现象竟然视而不见或者无能为力,足见中国这些弊端的同化腐蚀作用。因此有理由怀疑,国外跨国汽车企业一旦与中国合资,其品牌美誉度和产品真实性能,在中国企业的同化腐蚀影响下,肯定会缩水、减肥、变味。
一旦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真实存在,合资企业的品牌形象就会在人们心里大打折扣,美誉度和信誉度就将受到影响。这是企业为此付出的潜在的代价。
一百减一等于零,谎言一旦暴露,连真实的也没有人相信了。
锦湖轮胎被爆以次充好,锦湖长春工厂开始得以幸免,但人们一直怀疑长春工厂的锦湖轮胎也值得怀疑。后来的事实证实人们的怀疑有道理,不幸被人言中。如今,还有谁相信锦湖轮胎没有问题?
前天,丹东一位检车线工作人员亲眼所见,刚刚下了高速的车辆前去检车,车辆刚刚停稳,便听得一声巨响,轮胎应声开膛破肚。爆破的不是别胎,正是锦湖。
那边急忙翻供,这边轰然爆胎。是巧妙的呼应,还是偶然的巧合?不管怎样,新闻媒体还有良心,广大网友集结起来的力量也是铺天盖地,再巧妙的谎言也有洞穿的时候。一旦谎言洞穿,诚信便千疮百孔,不可收拾。
尽管这样,有些企业还是说谎。即使不敢说谎,也在千方百计不说真话,回避真情,屏蔽真实。
日本大地震大海啸过后,有识之士指出日系车供应链将出现问题,对日系车中国合资企业将产生影响,减产、涨价或者供货不足,新车上市和新技术开发节奏放慢,销量将受影响。此言一出,马上就有文章从正面澄清,表示日系车零部件供应没有问题,国内汽车企业零部件储备充足,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不会影响到日系车国内合资企业,云云。
把真情真话真实状况和超前预测分析当成负面纷纷澄清,不惜屏蔽真情,只是图谋暂时的销量不受影响。但是,数月过后的现在,影响出现了。日系车供应不足,新车销量下滑,新车迟迟不能上市。而目前该日系车说话的时候,日系车却一片哑然。日系SUV下滑更惨,有的主流SUV车型销量下滑竟达50%。如果说是大地震灾难造成的影响吧,此前反复说没有影响;如果说大地震没有影响吧,销售还大幅下滑,产品质量性能还没有问题,也没有大量召回。如果说是车市整体下滑吧,却只有日系车下滑最甚。这岂不是将日系车跌入了百口莫辩、进退维谷的境地!
如果日系车国内合资企业真实报告企业实情,象日本政府及时通报地震影响和损失,甚至将核辐射程度都毫无保留地据实报告给过敏那样,让企业的损失和后续影响如实相告,将困难说透,将错失说足,将前景说好,不仅会消除种种误解,避免去做一些澄清式的无谓的报道,可能很多顾客和消费者都会理解国内日系合资企业的困境和难处,反而会产生同情之心,甚至会对日系车分外关注刮目相看。一旦大地震对销量有影响,就证明企业是实情相告,没有说谎,非常坦诚,企业就会得到很多道义上的支持,以后提升销量就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
可是日系合资企业放弃了这样一次坦诚面对消费者的机会,粉饰太平的心态让人们对日系车国内合资企业应充好汉的行为啼笑皆非。不能自圆其说不说,企业诚信受到影响,产品的真实市场表现无法厘清,是产品问题、营销问题还是天灾影响问题,这一本糊涂账对产品的正常评价不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这是不说真话的代价。
不说真话,屏蔽实情,与罔顾新闻真实、编造谎言性质差不多。
什么时候能把诚信交给消费者,什么时候中国汽车行业才算真正成熟。
说谎的孩子愿意说谎,说谎的孩子往往长不大。说谎的孩子将来的前景就是没人理会他的任何谎言,尽管他更多的言论是真实的。
很多企业其实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们把消费者看简单了。在网络和信息爆炸时代,用纸包住火就更难。真正把消费者看成上帝,才会把诚信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