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丹东晓程
丹东晓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091
  • 关注人气:60,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汽车大口蚕食中国市场的五大吃相

(2010-06-01 08:56:52)
标签:

外国汽车

大口蚕食

中国市场

五大吃相

晓程

汽车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丹东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外国汽车大口蚕食中国市场的五大吃相

文/丹东晓程

北京晨报5月25日报道说,加拿大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吸引了半数的全球汽车业投资,其未来的潜力远远超过了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这几个同为“金砖四国”的国家。去年,汽车行业全球新产能投资的一半投在了中国。2009年128亿美元汽车行业全球新总装厂或工厂扩建的投资中,中国吸引了其中的60亿美元。

上海证券报报道,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大众汽车、通用汽车第一大销售市场及丰田汽车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此外,中国也成为海外豪华车巨头全球前三大销售市场。中国为奥迪2009年第二大销售市场,为奔驰、保时捷、兰博基尼全球第三大市场。继成为F1大奖赛的官方安全车后,梅赛德斯-奔驰顶级进口跑车AMG定下了冲进中国同级车前三甲的目标,并开始在华预售。尽管梅赛德斯-奔驰高层未透露AMG的具体销量目标,但屡次承认“售价近400万元的AMG在中国大有可为”。

另据报道,有一款与劳斯莱斯以及宾利同等地位的超豪华品牌车型,在国外表现平平,但却在国内市场遇到了不小的收获。该车型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每年超过40%的幅度增长,使中国一跃成为该品牌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销量约占全球市场的12%。

这些信息都在释放着一个信号:外国汽车品牌正在大口蚕食中国市场。

开放市场,让外国汽车进来,兑现世贸组织承诺,落实对外开放国策,无可厚非。但国产车的地盘在哪里?国内汽车品牌的空间在哪里?

外国汽车品牌大口蚕食的吃相,暴露了对世界上最大最有诱惑力的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强烈的如饥似渴的占有欲。这是不是更应该激发自主品牌汽车巩固后方、决战本土的奋发图强的壮志雄心?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国内汽车购买力的增强,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展现出其夺人的魅力。中国市场空间大,潜力大,前景喜人。

于是,国外汽车品牌通过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或者直接进口的方式,加紧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蚕食。蚕食中露出五种吃相。

吃相之一:合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日本本田正计划在2012年前将其在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大幅增加36%。

就在本田发布新计划之前,日产在全球最大的新工厂——东风日产花都第二工厂已经正式开始投入建设。相比同步设计和建设的日产九州工厂,东风日产花都工厂的产能甚至超过其最大产能的30%以上,达到了24万辆。

日产-雷诺联盟CEO戈恩此前透露,要在2013年3月的财年之前,把在华年产能从67万辆提高至100万辆,拓展这个日产-雷诺联盟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依靠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将日产-雷诺的利润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第二工厂毗邻现工厂,占地240万平方米,拥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树脂五大车间。投入使用后,东风日产在广州花都的产能将达到60万辆,连同襄樊工厂,东风日产2012年的产能将超过90万辆。

其它一些曾经失意于中国市场的跨国巨头纷纷卷土再来,重拾合资策略。合资规模扩大,合资企业增加。

据报道,更多的海外汽车企业已经加快了合资步伐,并选择了中国排名前四的汽车集团作为合资对象,以求挤上中国汽车市场高速飞驰的列车。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日本富士重工旗下的斯巴鲁汽车,它们都选择了广汽集团作为合资目标。

吃相之二:进口汽车小步快走,成为合资的前奏

即使在苦苦寻找合资机会的日子里,这些海外车企们也从未离开过中国市场。菲亚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斯巴鲁均选择以进口车方式小口分享中国蛋糕。

已经合资的外国汽车企业也同步引进进口车型,双管齐下,以进口车的优势与合资车型互补,更直接地通过进口汽车产品获得巨额利润。欧美、日韩车系的此类进口从未间断。

而最近,进口中国市场的车型开始增多,进口汽车到中国的企业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很多外国汽车企业将进口车型作为合资生产车的上市前奏,用作上市前的引导和造势,为合资车型打开市场做好铺垫。

而且,有消息说,法国雪铁龙将从明年开始逐渐将DS、DS3、High Rider等最新车型进口到中国。

为进军中国市场,很多进口车产品都下足了本钱。

吃相之三:进口车不断降价,吸引中国购买力,争得市场份额

从国内汽车产品降价那天起,进口汽车的降价就没有停止过。而且降幅大、降价频繁,动辄降价十万十几万。与国内车型竞争的态势一天紧似一天。

奔驰S600L的车价就有过优惠21万元的历史记录;指导价80万元的讴歌MDX就有裸车降价9.6万~10万元的促销历史;厂家指导价159.3万元的雷克萨斯LX570也有过8万元左右的优惠历史;路虎揽胜厂家指导价:133.8万元~211.5万元,降价历史记录是全系降价13.8万元起;宝马7系750LI领先型售价196.2万,曾经降价19.2万元。

进口车型最近的降价信息如宝马、MINI贷款购车“零月供”;北京全新宝马X5现款最高降4.1万元;甲壳虫现金优惠3万元再送神秘礼品;沃尔沃S40福州最高优惠2万元等等。

吃相之四:贴身肉搏

进口汽车也在逐渐触摸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与国内相近车型短兵相接。

进口车型已经不满足于高端的拼杀,而是在最能吸引中等收入消费者的中端市场也开始发力,将马自达3、宝马MINI、大众甲壳虫之类的紧凑行车、中级车也引入中国,而且奥迪A2这样的车型也有引进中国的欲望。贴身肉搏已经开始。

价格上的贴身肉搏如新甲壳虫墨橘版厦门上市22.73万元起售。表现在SUV车型上更为明显。一些进口车型价格与合资品牌车型相近,尽管车型级别不同。如铃木超级维特拉2.4 4AT JLX 5门版售价24.9万元;道奇酷搏售价21.99万元;起亚索兰托2.4舒适版 22.98万就能买到;索兰托2.4 豪华版只要24.98万元;吉普指南者2.4运动版23.99万元就能买到。

吃相之五:营销竞争白热化

这是进口车的又一个新动向。

进口车一般表现为低调营销。在营销上与国内汽车不构成直接冲击和威胁。而今,进口车型的营销也开始明目张胆、大张旗鼓,锋芒毕露了。

热闹非常的路演、挑战极限的试驾、周游世界的测评、诱人的网友体验等等,宣传风头一浪高过一浪,已经压过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宣传声势。

外国汽车大口蚕食中国市场,中国怎么办?

第一,合资企业的中国方应该思考,怎样通过合资,得到合资方技术。而不是付出了市场,也没得到技术,合资若干年依旧两手空空。

第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增强紧迫感,加速培养人才,抢占技术最高点。

第三,大力扶持自主品牌企业,在遵守WTO协定、避免国际贸易争端的前提下出台税费减免、优先购车等方面政策,给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以休养生息、蓄势发力的机会。

只要自己做大做强,不怕与狼共舞,不怕市场被蚕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