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市反作用于车市 2010还是车市井喷年?

(2010-05-06 08:15:54)
标签:

房市

反作用

车市

2010

还是

车市井喷年

汽车

晓程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房市反作用于车市 2010还是车市井喷年?

文/丹东晓程

控制房地产力度足够大的“国十条”,在逼着你用足够多的现款购房。

可是你有足够多的现款,会买房还是买车?

晓程做过一个小调查:有200万元,第一选择是买房住,第二选择是买车开。而买车,只需要拿出50万元买款足够好的车,再拿出50万元来养这个车,剩下的100万元租房住。第二选择房子和车都有了。而且100万元让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安居乐业。

第二选择如果你的现款不够多,只有100万元,你也可以拿出25万元买款好车,再拿出25万元养这款车,剩下的50万元租房住。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你也可以有房有车,安居乐业。

接受调查的50人中,有32人赞成买车租房的第二选择。

只是拥有200万甚至拥有100万的人群不是很大。更多的人则是将祖孙三代的血汗钱拿出来或者提前预支用于为一代人解决住房问题。

“国十条”起码消除了住房恐慌症。人们在指望房价下降。住房需求开始得到抑制,住房消费者开始进入冷静观察期。购买住房不再是十分迫切的消费行为;家庭支出结构和消费规划发生变化,住房消费趋于稳定,住房消费心理舒缓,将购买住房的资金适当转移挪用,用于购车,同时继续积累资金,待房市稳定之后再考虑购房,成为一部分家庭改变消费结构的主要原因。

于是,房市进入观望期或者冰冻期对车市产生了反作用。至少一部分人愿意相信,只要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买房,政策效应将使房价下降;一、二百万的住房价位下降几个百分点,一台车的钱就出来了。房市的刚性需求变成柔性需求;车市的柔性需求部分地变为刚性需求。可以预计,资金将部分流向车市,为汽车消费推波助澜,激发汽车消费需求和购买欲;车市降价优惠开始,与房市给车市的反作用力相配合,车市很可能再度升温,2010年很可能成为仅次于2009年的车市小井喷年。

大城市的拥堵费征收还在犹豫和酝酿中,从规划到实施的严重滞后,使公共交通部分替代小汽车的出行方式需要漫长的过程;燃油价格与人们对燃油价格的耐受性一起走高;交通拥堵出行难,没有小汽车出行更难,选择小汽车、远离大公交,小汽车越多拥堵越重的大城市交通已经开始步入恶性循环,使家庭交通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且短期内无法改变。 

二三级城市汽车消费开始逼近高峰。住房价格压力原本就不大,汽车购买力一直在上升,通胀预期使即时消费加速。

汽车内需的政策激励效应还在,消费势头强劲。四月份,乘用车销量远超130万辆,同比环比增长明显,SUV车型同比增长一倍多。进入淡季增速放缓,但可以预计全年增长势头平稳。全年汽车销量或有超过2009年的可能。

车市井喷,事在人为。到四月份,全国汽车库存量达99万辆,虽没有达到警戒线,但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只有降低价格,适度优惠,强力促销,才能使释放的产能得到缓释,促使汽车消费持续增长。

即使小井喷,也应降价促销。利国利民利车企。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最新焦点:

 这就是无良媒体的厚颜无耻行为,让厚道人目瞪口呆

 2010北京国际车展骠悍车型现场实拍

 正面观察斜眼看 北京车展歪评乱弹

 北京车展最雷人的五大美女形象

 6万家轿将成新宠  车企抢滩谁能称雄

 同命相怜:车展大气候 绿色轮胎火上浇油

 电动车精致派实用派豪华派 谁最成熟谁先胜

 北京车展最大最美最有人气的自主品牌展台

 2010北京车展上的吉利之变

 北京车展最震撼跑车奔驰SLS九大惊人亮点

 质疑北京车展 何必嫌贫爱富拉大旗作虎皮

 下半年车价怎么降 北京车展看玄机

 油价又涨错峰添堵 虎年购车养车难题猛于虎

 又见两万大降价:风火连三月 名车降万金

 大忽悠 小忽悠 新车上市都要吹点牛

 自主品牌汽车七大危机三条出路

 虎年见牛市 两极分化中的市场表现最牛车型

 5万元小车左冲右突艰苦抉择 何日能突围?

 5万元小车穷凶极饿 上蹿下跳贴身肉搏

 鸭绿江公路大桥将建百万人口中国特大边境城将在中朝边境崛起

 从高定价败笔看小车5万元价位的合理性

 美女选车七原则透过颜色看本色 手握10万选啥车

 中国最大的界河桥鸭绿江公路大桥10月开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