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一”儿童节 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2009-05-21 10:23:40)
标签:

“六一”

儿童节

地震灾区

孩子怎么过

晓程

汽车

东风日产

教育援川

杂谈

分类: 今日时评
“六一”儿童节 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文/丹东晓程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里忘记伤痛,走出阴影,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

    地震灾区人民是坚强的,这里的孩子们也是坚强的。孩子是灾区重建的重心,是灾区恢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祖国的未来。相信各地都在策划,怎样寓教于乐、因势利导、立足心理重建,让灾区的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受到关怀温暖、又不受搅扰的快乐幸福的国际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志趣情怀 孩子天地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孩子心齐 泰山能移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孩子空间 静谧安然

    这是强震过后一年的敏感时期。这个节日的策划极富特殊性。过于热烈的庆祝,会使孩子们有一种宠爱过度、若有所失的被同情的感觉,反而会引发痛楚的回忆;过于平静的过节,也会使孩子们感到节日的清冷,产生孤独寂寞感。

    所以,笔者在这里建议,灾区孩子们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应该由心理专家们参与策划,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掌控节奏,让孩子们在节日里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快乐的时光。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节日期间通过必要的心理相融阶段,避免心理封闭,能够敞开心扉,获得社会沟通能力、困境适应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科学创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拿到礼物孩子们很开心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孩子们的课间很活泼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孩子们在欢迎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孩子们在操场上体育课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孩子心思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大人模样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讨论中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就餐中

    一、“幸福之家”介绍

    选择一批领养孤儿的家庭作为普通家庭向公众做一个介绍。避免披露孤儿隐私。介绍内容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背景、主要家庭活动、儿童成长经历等等。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二、开展援建定点单位与灾区小学联欢活动

    邀请灾区部分学生到援建单位所在中小学开展联欢活动,让孩子们融为一个新的集体,在沟通中打开心灵之门,增强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乐以忘忧。

    东风日产09年组织的“阳光关爱,教育援川”系列活动中,已经组织了灾区学校的很多老师来到广州的先进学校进行联欢和学习。今年夏天,广州的中小学计划再次邀请一批汶川的中小学生到本校共度暑假。新的环境、新的同伴,让孩子们开阔心灵空间,视野得以扩大,情感不再脆弱。

    三、组织孩子们表演各类文艺节目

    呼吁有关单位组织心理救援志愿者和文艺界人士到地震灾区去,帮助孩子们排练文艺节目,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增长文艺表演才能,增强沟通能力和表达愿望。

    四、参加企业赞助的社会活动

    发动企业赞助灾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游览公园、外出旅游、参观访问、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

    五、选拔优秀学生到灾区慰问联欢

    选拔在困境中发奋努力取得优秀成绩的省直学校优秀学生到灾区,与灾区学生交流、沟通,慰问联欢。

    总之,应该调动起孩子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尤其是让心灵受到重创有心理封闭倾向的学生受到关注,得到良好的情绪改善,让他们自然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显然,社会需要更多像东风日产这样负责任的企业。在“5.12”大地震过后,东风日产就组织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援灾区,并且组织了大批志愿者进行有重点的心理救援,持续时间最长,组织机构最为完备,并积累了很多心理救援的宝贵经验,为灾后更长时间的心理救援工作提供了物力、人力的保证,与灾区学校领导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组织这样的企业与在去学校师生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并从此建立长期联系,组成心理重建帮扶对象,是个契机。

    看看灾区可爱的孩子们吧。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嬉戏中

“六一”儿童节 <wbr>地震灾区的孩子怎么过

联谊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