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要利润又要销量
一年内必有一降
全力蓄势半年多,高调亮相红红火火的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因车友心理价位在上半年集中降价的大势影响下又普遍下移,故其价格并无悬念。按其品牌历史销量和控制成本的实力,这个价格并不是很低。概括的说,这是一个既要利润又要销量的价格。
卡罗拉虎视眈眈来势汹汹来者不善,高调而强势入市,大有横扫中级车市场、上下同吃、拔取头筹、“狼来了”之势。但,假如其夺得销量冠军,称霸一方车市,这个红火局面能维持多久?是长期称霸,还是红极一时?
晓程认为,市场留给卡罗拉的时间和空间很有限。卡罗拉的雄心大志与其销量很难成正比。
先入为主,易;后来居上,难。
当今之车市已今非昔比。合资汽车企业已占领国内大部分市场,让其挪移出市场空间给其它品牌,必不甘心;国内企业华晨、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已在成长和成熟,凭借愈益成熟的质量提升能力、成本控制手段和地利人和优势,他们决不会坐失市场。
“狼来了”的紧张局势,只能使其它合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产生自然的应激反应,促其更加警醒、发愤、调整、效仿和超越。这些企业的雄心大志、技术实力、对市场和服务的掌控,至少可以与卡罗拉势均力敌。合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价格策略开始变得灵活,降价空间的压缩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只此一招,即可击中卡罗拉的软肋,使其既要利润、又要销量的理想难以全部顺利实现。何况,这些企业技术提升的空间在扩大,速度在加快。
卡罗拉刺激国内企业绝地反击带来的拼争厮杀是惨烈的。这是国内汽车产品和企业的竞争环境所决定的。
所以,卡罗拉以其品牌和技术、销售实力作支撑的高调强势在给对手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威胁。
只要销量,日资企业不是活雷锋,不会发扬风格;而且越洋跨海来中国,不为利润为了啥?想多要利润,其一上市,自身已深陷中级车合围之中,“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众多企业群起而争,也没那么容易。
顾客方面:民族情结会使顾客购车选择时主观上向国内自主企业产品倾斜;国内消费者价格第一效应会一定程度地削减卡罗拉的品牌效应。
卡罗拉无论是速战速决还是持久战,无论是要利润还是要销量,都难以一帆风顺。
绝地反击的结果是卡罗拉的极有分寸的妥协,而最具效果的中国式促销的降价,就很可能被卡罗拉无奈地拿来,不得不小用一下。
这个过程不会太长。
再看卡罗拉,降价空间也不是没有。从其成本看,卡罗拉的定价并不是很厚道,再低一些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威驰和花冠的存在让其左顾右盼。
多米诺骨牌效应面前,再强的产品也不会幸免。压倒别的骨牌的同时,自己也会被别的骨牌压迫得轰然而倒。每一张骨牌都身不由己,自己尚无法自控,别人更左右不了。
所以,卡罗拉一年之内必有一降。
(此文为晓程原创。转载请署名丹东晓程。侵权必究,曝光不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