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月下红袖香(39)宋氏五女(上)

(2007-07-15 19:11:09)
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四、宋氏五女

 

唐代名媛才女中,“宋氏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在当年的名气是非常响亮的,她们的父亲叫宋廷芬,是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后裔。宋之问虽人品不端,是个“流氓加才子”型的人物,但“流氓”归“流氓”,不得不承认,“才子”也不是白叫的。到了宋廷芬这一代,基因又发生“突变”,传女不传男。宋廷芬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按旧时观念,儿子是传家立户的希望所在,应重点培养,岂料其子愚笨如猪,典型地“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与此相反,五个女儿却冰雪聪明,博学多识,不亚于那些金榜上的举子,成为名噪一时的唐代“五朵金花”。

当时的著名诗人王建专门写过一首诗,称颂她们:  

 

297_28 【宋氏五女】王建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征诏环珮随。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诗中说的虽简洁,但已比较全面地描绘出了宋氏五女的品德和才情。和唐代一些放纵多情的才女不同,宋家五女信奉儒学,以诗书为乐。不喜欢胭脂首饰及化妆打扮(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并且和父亲声明,什么人都不嫁(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新唐书》也这样说:“(宋氏五女)皆性素洁,鄙薰泽靓妆,不愿归人”。宋家五姐妹中,宋若华(两唐书中作“若莘”)是大姐,她和父亲学了诗文后,就现学现教,来教导四个妹妹读书,并且十分严厉,有如严师。如此教学相长,昼夜不倦,正是最好的学习氛围。于是,五姐妹皆学有所成。

宋若华闲暇之余,仿照儒学最高经典《论语》一书,写了一部名叫《女论语》的书。我们知道《论语》一书,记述孔子的言行,而且常是有问有答的形式,比如: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这样显得非常生动。恰似我们现在中学里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宋若华的《女论语》一书中,也是这样的体例,不过其中人物都换成了女子,扮演相当于孔子角色的是韦逞母 宣文君宋氏。此人是谁?原来这个宋氏是前秦时人,她精通“周官礼注”及诗文,教导儿子韦逞成才,日后在苻坚皇帝手下当了官。苻坚知道她的才学后,封她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在宋氏家中设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宋老太太隔着红色纱幔给他们讲课,因此名动一时。那扮演弟子角色的是谁呢?说来有些好笑,却是汉代的曹大家(班昭)。按大多数人的观点,班昭的地位和名气远高于这个“宣文君宋氏”,然而宋若华将宋氏抬高成“师父”,班昭却做“徒儿”,恐怕是因为宋氏和自己同姓吧,由此看来,似乎宋若华虽信奉儒学,却还保留着小女孩那种顽皮可爱,头角峥嵘的特点。

宋若华原作,妹妹宋若昭作注的《女论语》十篇原稿已不可见。后世流传,据称为明朝王相编录的《女论语》十篇当是伪作。何以见得?我们试看一段就清楚了:

             女论语第一 立身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

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

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

莫出外庭。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我们看这个版本的《女论语》,和《弟子规》之类的差不多,是“四字经”一般的模样,根本不是有问有答的形式。而且文中的意思也非常浅白,应该说只要认得字,大体就会看得懂。这样的文字,妹妹宋若昭还要来作注,那岂不是笑话?所以,这个版本的《女论语》决非是宋氏姐妹所著,乃是明人所作的“假古董”。

宋家姐妹的才情和《女论语》很快就天下闻名,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上表向当时的德宗皇帝推荐,德宗召她们入宫后,“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结果宋氏姐妹对答如流,不让须眉。德宗深加赏叹,于是将她们留在宫中,封为“尚宫”的名号,并不许宫人太监们以妾侍的身份看待,而是呼她们为“学士”或者“先生”,后妃、诸王、公主等都以见老师的礼节相待。这时老爹宋廷芬也沾了女儿们的光,被提拔为饶州司马。

宋氏五女,分别为: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其中若伦和若荀死的比较早,后人评价若昭的文才最高,若华死后,她就继之为“尚宫”,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死在宝历初年,被追赠梁国夫人,朝廷列仪仗队隆重安葬。

宋家姐妹入宫后,曾有个男的徘徊在她们的旧居前,怅惘良久,此人倒也并非寻常村汉,他也是进士出身,叫窦常,有诗如下:

 

过宋氏五女旧居

 

谢庭风韵婕妤才,天纵斯文去不回。一宅柳花今似雪,乡人拟筑望仙台。

 

观窦老兄之意,似乎对宋家五姐妹颇多爱慕之情,说来也巧,窦老兄连同兄弟也恰好为五人,且也都是进士出身,能诗善文。想到这里,不免觉得,要是我是唐朝皇帝,就下旨让窦家五兄弟娶了宋氏五姐妹,岂不是一桩千古佳话?当然,这仅仅是想想罢了,如果真的这样做,直不定宋家姐妹答不答应哪,说不定倒弄巧成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