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月下红袖香(38)晁采(下)

(2007-07-13 10:54:22)
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晁采恨自己不能和情郎身在一处,因此又剪了自己的指甲,她情意绵绵地说,你常摸一下我的指甲,就当是我们在携手而行吧。晁采越来越是思念难当,她曾说“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确实,相思最苦,远比黄连苦胆还要苦。晁采一时没有什么办法,能做的就只能是不停地在纸上写满相思断肠之句,于是她又写了这样一首诗:

 

800_5 【秋日再寄】晁采

 

珍簟生凉夜漏馀,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

 

这诗写得相当工整,诗思也卓有可观,但是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晁采那一组《子夜歌》,前面我们已举过几首,这里再选几首非常出色的看一下:

晁采对文茂越来越是难忘,后来她又剪掉自己的指甲,托丫环给文茂。并写诗说: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子夜歌》传说是晋时南朝乐府民歌,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子夜歌》诗意清新自然,感情浓郁直率,虽浑似口语却韵味十足。比如:“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之类的诗句,都带有民间的质朴之情,与过分追求雕琢含蓄的文人诗作迥然有别。 所以,此歌自传世以来,后人以此为题仿效者,除了素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称的李白所作较为清新外,其他文人多数都写的不伦不类,大失风味。而我们看晁采这一组《子夜歌》,比起古诗《子夜歌》来竟然毫不逊色,也是纯净如出水青莲一般,堪称神品。

晁采为相思所困,所谓世上最苦的不是黄连,而是相思。最伤人的不是刀剑,亦是相思。晁采一天天地憔悴下去,她的母亲渐渐注意到这一切,因此悄悄地向丫环打听。丫环当然也没有敢和盘托出,将所有事情都告诉晁母,但也大体上透露了晁采和邻居家的书生文茂两情相悦的事情。这要是让明清时的老太婆们听到,肯定会像《红楼梦》中贾母的态度一样,将晁采怒斥一番:“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而唐代的风气就是好,晁采的母亲听了此事后,不但没有怒,反而感叹道:“才子佳人,自应有此。然古多不偶,吾今当为成之”--才子佳人自然常有这样的事,但古来才子佳人难成眷属而空留长恨者很多,我今天就成全一对才子佳人吧。这话让晁采听到后,可想而知,她定然喜不自胜,这当真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了。

晁采的母亲既然同意,事情就好办多了,文茂是穷书生,门第财产较晁采差得多,晁家既然愿意,他这里就毫无问题,于是这一对“才子佳人”就顺顺当当地进了洞房。纵观唐代的爱情故事,因父母家长反对而造成爱情悲剧的极少,而爱情悲剧的根源往往是男人变心,或者是地位的悬殊,世事的沧桑而造成的。

晁采和文茂两人成婚后,自然亲亲密密,如“比目之逝青波,文禽之逐绿水”。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两人并肩倚膝,形影不离。然而,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到了,文茂要去京城考试,临行之际,晁采心中愁闷,一直送他登船,并写诗作别:

800_6 【春日送夫之长安】晁采

 

思君远别妾心愁,踏翠江边送画舟。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向西流。

 

“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向西流”。可见,在晁采的心中,多呆一刻也是好的。古时的人,一旦远行分别,往往音信难通。不像现在,一个电话或短信过去,即使在地球另一面,也能知道对方在哪,在做什么。但古人却只能默默地在月下遥想,梦里相思。据说当时晁采家里养着一只白鹤,晁采给这只鹤起名叫“素素”,一天大雨之中,晁采思念丈夫文茂,对鹤说:“鸿雁可传书,你也能吗?”这只鹤居然向晁采伸长脖子,仿佛答应了。于是晁采在白帕上写了两首诗,系于鹤足,说来也怪,这只鹤竟然真的把这两首诗送到文茂手里。据说就是下面这两首:

 

800_7 【雨中忆夫】晁采

 

窗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何事玉郎久离别,忘忧总对岂忘忧。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晁采在家里度日如年,将脚下的一双“青丝白云履”脱下,托人带给文茂,并传话说:“就像我跟着你走一样”。这双鞋的底子是木制的,非常精巧。长安是京师,识货的人不少,有人告诉文茂说:“这叫‘白云青舄’,相传王母和穆王在赤水之上相会时就穿这种样子的鞋”。后来文茂归家后又问晁采,晁采也如此说,于是文茂越加觉得自己的妻子晁采着实不凡。从中或许我们可以猜到,晁采的出身可能确实不同一般。

好在文茂没有离开晁采多久,就回来了。文茂科场之试似乎也并不成功。其实这倒是好事,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文茂没有金榜题名,自然就很快回家来和晁采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了,这多好。而如果他高中榜首,得到皇帝欣赏,就难保又玩出“停妻再娶”等诸般花样来。男人嘛,少有靠得住的。正所谓“在人间已是巅,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要什么劳什子功名,文茂能和晁采做一对连神仙都羡慕的鸳鸯,已经够幸福的了。

此后,晁采和文茂的故事就没有了记载,一般来说,生死离愁、波折坎坷的人生往往才具故事性,而平平淡淡、安乐无忧的日子却没有什么好说的,我衷心希望晁采和文茂夫妻俩的后半生就这样毫无故事的渡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