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访悉尼奥运村(二)

(2007-07-19 09:08:05)

    2005年,一访环保节能的奥运村

 

  第一次到奥运村,完全是因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宣传,因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那里填埋了900万立方米的生活和工业垃圾,不仅埋藏地下,地上还矗立着数十座由废弃物堆积成的小山,高度在13米至28米不等,平日无人涉足。而现在,驱车穿过纷乱的汽车卖场驶进奥运村时,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叹。Homebush Bay奥林匹克公园的气势和造型虽然谈不上震撼,但湿地、树林和草地构成了一片具有荒野风情的自然保护区,非常流畅。为了保护一种濒危青蛙,悉尼组委会曾修改了原定将该沼泽地迅速填土以修建奥运会场的计划,投资40万澳元,为这种青蛙修建了特别的围栏和地下通道,以免它们被穿越的车辆碾死。
  望着景色优美的奥运村时我曾想,悉尼市政府完全可以选择环境优良的悉尼湾作为奥运村,避免为改造污染的环境而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但是,他们选择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去改造这块遗留多年的160公顷垃圾填埋场。在处理垃圾上,专家们为避免因搬动废弃物扩散污染,设计了就地掩埋的方案,采用1米厚的黏土层对垃圾进行封闭,有效地保证了就地掩埋的垃圾不渗漏、不再次污染。比如,在一家煤气工厂的旧址曾堆积着23万吨沥青渣,施工者在周围挖了12米深、3米宽的大沟,填入黏土,杜绝了有毒物质渗漏。同时,地面还种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涵养水土、净化水质,利用叶子净化空气。这期间,著名的民间组织“守护土地”专门为奥运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活动。该组织成立于1980年,该组织是由澳大利亚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与农民协会合并而成,拥有遍布全国的4500个团体会员,占农民总数1/3的个人会员。他们的会员还有很多是学生、市民、公司职员和政府官员。生态修复活动多是在周末进行,市民们乘着火车,带着干粮前来植树,而当地的居民和农户则担负起管理和看护的责任。
  随同的司机带着我们来到一个奥林匹克林,找到了他9年前种下的树,摸着已经变得枝繁叶茂的树干我在想:奥运会的举办为一个国家造就了政治影响,争得了经济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能否在花巨资建造起楼堂馆所的同时,注意生态保护甚至生态修复,这就不是每个主办国都能做到的了。而悉尼奥组委申办时大胆而又实在的环保纲要,曾得到国际社会许多有影响的环保人士和环保组织高度评价,作为2000年奥运会申报报告的重要部分,这份先声夺人的环保纲要显然也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萨马兰奇直言,悉尼的环保承诺是它赢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悉尼奥运会是公认的有史以来第一届以绿色奥运为主题来开展各项建设和组织的奥运会,同时,她的节能设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奥林匹克大道和露天广场,耸立着20个分别标有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太阳能照明塔,塔高30米,每天照明时间可长达6个小时。离开奥运村时,我在具有自动声像、视屏功能的志愿者碑林观看了当年悉尼奥运会的盛况,并在悉尼奥运村为7.4万名奥运志愿者树立的290根留名柱间留影,置身于此,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悉尼奥组委提出的口号——“环保主义,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