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大火中 是否有你一把柴?(四)
四、居室习惯与平米心态
西北昆玉河边某项目提前预售了4个楼,其中的3栋给一家国企公司老总们住,剩下的1栋归部队高级干部们用。同样的大户型,规划时出了不同的结果,老总们喜欢空间的奢侈:60平方米的厅,15平方米的卫生间。而老干部们则偏爱卧室的数量,250平方米的总面积设计出了七居室。
几个朋友聚餐时聊起了房子,居室之后就是面积,先是总面积,接着就是厅,30米、40米,一直比到了50米,似乎厅越大越有身份。
在"福利分房"时代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级。"因为房产大都是公有的,分配则是以职务或职称的大小决定面积的大小。
一些单位隔几年建成标准高一些、面积大一些的新楼,司局长、副司局长搬进去,住"新三年";他们腾出的旧房分配给处长、副处长,算是"旧三年";而那些科长、副科长、主任科员、科员等,则只能住剩下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旧房子。这种按照职务或职称大小顺序顶替分配住房的方法,被称为"一列式顶推"。
按照"级别"之差分配住房,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
受此影响,住宅的设计、建造也严格按照"级别"进行,像司局级四居室,处级三居室,科级两居室等成了普遍的规范,面积也按120平方米、100平方米、80平方米递减。
住宅商品化以后,虽然有了自主的选择,但在公有和私有并存的阶段,人们除了实际需要外,多少会有居室和平米的等级观念,有时甚至成了超出现实的攀比行动。
四、居室习惯与平米心态
西北昆玉河边某项目提前预售了4个楼,其中的3栋给一家国企公司老总们住,剩下的1栋归部队高级干部们用。同样的大户型,规划时出了不同的结果,老总们喜欢空间的奢侈:60平方米的厅,15平方米的卫生间。而老干部们则偏爱卧室的数量,250平方米的总面积设计出了七居室。
几个朋友聚餐时聊起了房子,居室之后就是面积,先是总面积,接着就是厅,30米、40米,一直比到了50米,似乎厅越大越有身份。
在"福利分房"时代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级。"因为房产大都是公有的,分配则是以职务或职称的大小决定面积的大小。
一些单位隔几年建成标准高一些、面积大一些的新楼,司局长、副司局长搬进去,住"新三年";他们腾出的旧房分配给处长、副处长,算是"旧三年";而那些科长、副科长、主任科员、科员等,则只能住剩下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旧房子。这种按照职务或职称大小顺序顶替分配住房的方法,被称为"一列式顶推"。
按照"级别"之差分配住房,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
受此影响,住宅的设计、建造也严格按照"级别"进行,像司局级四居室,处级三居室,科级两居室等成了普遍的规范,面积也按120平方米、100平方米、80平方米递减。
住宅商品化以后,虽然有了自主的选择,但在公有和私有并存的阶段,人们除了实际需要外,多少会有居室和平米的等级观念,有时甚至成了超出现实的攀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