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之花》书封以此图为底版,我太喜欢这70年前拍摄的老照片了,着布旗袍穿布鞋的年轻女子一下子就把我们扯回到从前……
《忘川之花》首发式图记及亚马逊、京东、当当到货
按:亚马逊、京东商城、当当网《忘川之花》开售。特发《忘川之花》短梗概,另发一组首发式的照片……
《忘川之花》短梗概
一个发生在滇西远征军抗战背景下的故事,两本旧护照串联出家族三代人的生离死别。旅居缅甸的爱国者爷爷忽然携缅甸奶奶带着任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里腾冲,留守故乡的奶奶不愿家人再离散,偷藏两人护照,不料缅甸奶奶染上瘟疫客死异乡。爷爷的这个终身之痛,由我父亲和奶奶口述给我,“我”再用一种南方口齿把这一段前尘往事娓娓道来。“忘川”正是一条记忆与遗忘、生与死之间的河流。大历史洪流中日常生活的人性、人情之花有如那盛开在忘川畔的曼陀罗花绽放魅惑的异彩。活了99岁的奶奶向死而生,在最后把这个家族因战争离乱造成的国仇家恨用一种温情包容,救赎。
读我书的朋友们,半老给你们鞠躬了,谢谢!
其余图片为首发式现场照片……
云南省作协主席黄尧先生到场发言,他的脱口秀得到全场的热烈掌声。他对我作品的鼓励肯定令我受之有愧,他对我的“本土性”及文内滇西方言的运用及小说中的疼痛感作了肯定,并说《忘川之花》是我的五部长篇里他最喜欢的一部。我知道黄尧老师对我这个作品还看出了诸多毛病,他会另外给我指出来的!黄老师的即性发言还关乎到他历史观,他纵横捭阖的发言给所有在场的读者朋友们以震撼,受益匪浅!黄尧老师在我这书的封底有一短评:“一段逝水,一符咒辞,一幅用稀释的鲜血点染而就的山野春花图——揉揉就碎,碾碾成灰,不留痕迹!一个民族面对重大牺牲时,也许只能以其广大、坚韧乃至琐屑、卑污来承受灾难。然而,收蓄痛苦的大地肌肤将报以未来时岁轮替的鲜花。这就是《忘川之花》予人的影像。”

”
省作协副主席、昆明市作协主席《滇池》杂志主编张庆国先生在我小说发《十月》后,曾给我写了一篇评论发《文艺报》,他是看着我在小说写作上一路走来并给予指导的老师,事实上很多云南写小说的人都受过他的启发和提携,他的发言里对我进行了一个界定,我听了脸红脖子粗的……
他给我写的评论里择一段在此:半夏大学学生物,受过理科思维训练,她的写作有自己的风格,她更钟情于在似是而非的故事叙说中停顿、枝蔓旁逸、左顾右盼,让叙说者“我”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把小说文本里面的内容,与外部叙说者的行踪叠加,组成比线型叙事更丰富的小说结构。这种效果让我想起了风雪弥漫中驶向远方的火车。大雪纷飞,闪亮的钢轨若隐若现,火车喷吐着浓烟,钢轮坚定不移地转动,模糊的车窗里,一张张人脸恍惚迷离。钢轨是情节线索、车厢是故事外壳、暴风雪是混淆的时间、车窗里的人,贴在玻璃窗上的脸庞,是小说的内容,那内容被风雪遮挡,破碎而仓皇。《忘川之花》的叙述让故事呈现撕裂状态,使记忆出现破碎感,刚性的故事外壳得以软化并有所退隐,故事中人的情感及命运波折,因此得到突出。
唯愿今后的写作更进一步方能对得起以上二位老师的鼓励和期待!
金飞豹先生到场的即性脱口秀也很精彩,他是云南登珠峰第一人,地球七大峰都被他踩在脚下了,他在十一年前把当年美国盟军军医克林顿·米莱特用刚发明的柯达彩色胶卷拍摄的一组有关昆明的彩色老照片引进,在昆明展出引起轰动,他采访考证编辑出版的《等你,在1945》真接引起我对这组老照片的无限想像,最终成为《忘川之花》描写那个年代时的参考依据。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探险家,他不久前骑行美国66号公路,把和平的愿望带给世界,同时把他在美国旧书摊上购得的刊有云南老照片的精美杂志带了回来,最近他的分享会一场接一场,场场爆满,在我书的首发式上,他的发言很吸引人!他说他真喜欢《忘川之花》里的那个爱情故事,希望拍成影视剧。
向昆明市各区县文化馆及图书馆分馆赠书
昆明市文体局领导到会祝贺
她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成绩永远的NO.1,引N多男女生膜拜的人,我们叫她一姐,美人,她是广州金融界精英,这个小长假她竟带我书去休假,此图是她先生拍的。
长我两轮的我的铁粉糊涂老马先生,前辈糊涂老马先生买了两本书亲到我办公室找我签名,其中一本是赠给其外省博友的,令我感动不已……
与老朋友们相聚,左边小朋友是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某分校做研究的学霸未来的化学家叶维可小姐,右边是我的闺密至力于低碳循环经济研究及应用的李嘉艳博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