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仙女一个女祭司予我们的幸福感

标签:
半夏随笔黛青塔娜阿格丽姬音乐品茶时光车间幸福杂谈 |
她的歌可在她的博客上听http://blog.sina.com.cn/daiqingtana
一个仙女一个女祭司予我们的幸福感
她的唱,不仅如仙女降临一样安祥平和,还听到了她本民族的蒙古原生态女声的尖锐,居然还用上了欧洲美声。是女神无时不在的召唤。哈雅乐团的和声,还是紧促的呼唛,一开口就是一个哲学与思辨的密码。马头琴似小提琴,不但拉出了风的感觉,却还有沿着历史足迹所看到的零乱的马蹄印与脚印的延续。手鼓的加入,如从草原路过沙漠到绿洲水泽的生命涌动。
——以上这段文字是我在百度里搜到的有关黛青塔娜的评价文字。这段评价我认为正是我听她的由台湾出的专辑《迁徙》后的感受,人家已评得太好,我不再饶舌。认识她是前两天的事。秋天的时候在朋友时光车间“茶与音享主义”那预定了一场寒假的音乐与茶的聚会。这个聚会龙年春节的尾巴上得以实现。秋天时说的是为放寒假的孩子们弄个音乐讲座专场,到时候中年人蹭听。可这天晚上才来了迪迪然然克克三个娃,弄不成专场,整的内容虽然还是听音乐兼品茶,但主要就是愉悦我们这些半老的中年人了。
一干朋友喝着时光车间同志亲泡的昂贵的台湾茶,听着《迁徙》听着钢琴女祭司阿格丽姬的唱片,再加上冻顶乌龙、大禹岭的茶香,我们一个个被滋润得飘飘欲仙半入云。马所同志实在是喜悦,憋了半天对着我说了一句朴实的话:半老,我们太幸福了太奢侈了。马所同志的话说得软糯,是一种打动人的欲哭将哭了的很激动的腔调……
黛青塔娜是蒙古族仙女,阿格丽姬是钢琴女祭司。龙年初五夜,相聚在“茶与音享主义”的幸福时光。
链接:
1黛青塔娜,出生在青海的一座小城市,名字叫德令哈,译成汉语是世界之意。十八岁之前的生活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天生对音乐的敏感和爱好,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她是那里富有盛名的民歌手。2008年台湾第19届金曲奖,第一张专辑《狼图腾》获得了最佳跨界音乐奖。 2010年《寂静的天空》获得华语传媒最佳民族音乐奖 2010年9月《寂静的天空》获得华语金曲奖最佳世界音乐奖。
2钢琴女祭司——阿格丽姬
肖邦&李斯特No.1钢琴协奏曲,当时年轻的阿格丽姬与才华横溢的阿巴多正处于热恋期。这张唱片成为记录这对才子佳人的感情见证。
是夜赏乐态度最端正奖颁给迪迪!
半老是乐盲,但装着很认真欣赏音乐的样子,逮着机会就学习,先从装开始。
车间夫妇搭台子让我们一众人这样幸福不下十回了,感恩啊。
右二位是我的同班同学,他们就很懂音乐,半老咋就是乐肓呢?当时一个班上的音乐课啊,真是!
尼克太坐不住了,品茶听音时他东走西逛的
孙总,今天你的笑脸就是我们这幸福感的具体体现。
迪迪是钢琴小王子,然然玩过电贝司,尼克小学时是乐队里吹黑管的,现在那黑管都生锈七八年了
迪在与车间交流莫扎特肖邦李云迪什么的,然她爹在跟她讲音响器材的组合,尼克在听还是在想心事不得而知,大家都晓得半老在玩相机。
车间是两手都在抓,一泡茶,二放碟放唱片,辛苦了!
最后上一壶炉火煮的老普洱,喝完散伙。茶气那头马儿当日没参加我们前半程的幸福生活,大半夜的从大理过年赶回昆来,脸不洗头不梳就来找幸福,说值得,不来就憨了。
这墙上的音乐大师们的小像给这听音品茶的环境增色不少,一打听原来是一朋友的画家老公临摹的,我还以为是车间把封面撕下来装框的。尼克那夜回家时跟我们说,以后要弄个车间叔叔放的那种唱机,你们么听个“小兔子”就快活了,唉。这屁娃,一张唱片好几大百啊,谁不晓得听唱片更高级?
听了迪迪手中这张阿格丽姬的唱片
黛青塔娜《迁徙》文字内页的插图,喜欢这照片。
车间同志老说半老像阿格丽姬,这说法说得半老脸红时,虚荣心发了芽。他说要买一张她的什么碟送我,说那张碟上的照片最像。
看来然是对音响器材真的有兴趣了,克一直在绕着那些器材转,戴叔说克是在听环绕声,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