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湖>杂志创刊号
"普洱地理"专栏
97岁的玉所奶奶及仙灵附身的茶魂树
半夏/文
拍照时玉所奶奶96岁,她的腰背以这样的姿态躬朝大地.我的朋友说看见这幅照片就知道她是把一身的精血都滴灌在这里了.我想她就是景迈万亩古茶林间的神仙,她是一尊精美无比的雕塑...
与玉所奶奶告别让我流下泪来....
每个布朗人家茶林里最繁茂的茶树都被这样贡奉着,这棵树就叫茶魂树
看见玉所奶奶在自家的茶树林里摘茶叶时,我把镜头对着她一阵连拍,她一直躬着腰摘嫩茶叶,我拿像机的手都酸了,她的腰还没直起来一下,我有点疑惑,她就不会累吗?我还看见她那并没带着耳柱子的大耳洞。
超级向导王先生让我们猜玉所奶奶的年龄,我大着胆了往高处猜,我想能在艰苦环境生存的老人家有个八十岁的年纪已是高寿了。别的人猜她七十多,六十多,猜她六十多岁的朋友说,在艰苦环境里的人一般都会显老。王先生的答案是玉所奶奶有九十七岁了!我惊奇得倒吸一口气的时候,玉所奶奶从茶地里走出来,我发现她的腰是直不起来的,经年累月的劳作,她的腰椎已经弯成了九十度,她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坐坐。
玉所奶奶拄着杖,以俯向大地的姿势在前面带路,我们一行人跟在她身后,不知咋的,我忽然鼻子发酸。老奶奶这几近一百年的人生大凡没有走出过这块土地,这片茶树林,一个人的一辈子可以这样单纯地过到底吗?
到了玉所奶奶家,走上她家杆栏式建筑的晒台上,我们见到了玉所奶奶的老伴,九十一岁的恩达窄老人,他正在用刀细细地切割一种树林子里专门找来的细枝条,切好的晾晒在了簸萁里,老人家告诉我们那是泡酒喝的药,喝了对身体好!我仔细打量着恩达窄老爹,我觉得他也一点看不出有九十高寿了。我穿着户外运动登山鞋的一只“铁蹄”与他老人家的古铜色的赤脚被人用镜头PK了一把,想来我们在这林子里是走不赢他的,怎么看我都是输家。
向导王先生后来领我们去看玉所奶奶家茶林最高最大的一棵茶树,那棵高大的茶树与别的茶树显然有区别,它被竹篱笆圈围起来了,而树旁边并立着两棵桩,那直苗苗的桩顶端是竹篾编的漏斗状的盛器,另一支撑这棵直桩的桩感觉是另一种材质,弯如一根老人拄的拐杖。王先生告诉我们这是布朗人家的茶魂树,供布朗人祭祀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祖先世代靠茶而生,先祖们的仙魂还附在这茶魂树上,后人们过年过节贡奉祭献祖先,就会得到先灵的保佑的祝福。祭祀用的贡物是布朗人生活少不了的辣椒、盐巴、糯米饭,那根“拐杖”是供奉给茶祖用的。布朗人家家家一棵茶魂树,茶魂树必须是自家茶林里长得最旺盛的那一棵。显然布朗人把祖先传下来的茶树当作了他们生生世世的依靠和支撑,他们对茶的膜拜敬仰正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他们对茶树敬重,而茶树也在回报滋养着这里的人们。
在玉所奶奶家的晒台上.中间那位老人家是玉所奶奶的老伴恩达窄爷爷,他今年91岁
以上两幅照片是玉所奶奶在自家茶园里摘茶,拍照时她96岁
离开玉所奶奶的时候她有些舍不得,拄着拐杖一直送我们到寨子头,我回头望见她那瘦小而弓向大地的身影,泪终于忍不住流出来……
我私下与向导王先生讨论,玉所奶奶九十多岁高龄还在劳作,耳不聋眼不盲,她的老伴也是这样,这会不会与他们每天都喝一点茶有关呢?布朗人日日都离不开的景迈山原生态的古树茶是他们长寿的一个原因吗?对景迈纯天然原生态古树茶理化指标很熟悉的王先生肯定地说:当然喽,日常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相当重要。
回到城里后,王先生曾打开电脑给我看他前一次上景迈山时拍的玉所奶奶的照片,我看见了玉所奶奶在夏天的自家晒台上围裹着艳丽的筒裙梳洗的样子,她的身子依然是弯曲着,她的下垂的乳房干瘪了,她皮肤下的肋骨历历可数,她的肌肤没有了弹性,可是我却觉得那是钉进我眼睛的一座雕像。我能想像出郁郁葱葱的景迈山万亩古茶树林里曾经生活过的无数鲜活的人生,那画面就是一幅幅电影《绿野仙踪》里的美丽和传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