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2007-03-18 09:33:21)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特注:由朋友朱霄华先生主编的<普洱江湖>杂志创刊号近日面世,我受邀为该刊重要的"普洱地理"专栏撰文,由于刊物版面有限,尽管文图占去刊物的10个页码,但是我花功夫写就的这篇文章的一些细节及大量精彩图片还是未能与读者见面,现特在我的博客上发布.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半夏/文 王力赓人在旅途/供图

万亩古茶千岁老树与百岁人的依存关系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抽烟的布朗妇女,她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现在也美丽依旧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决定上景迈山寻访景迈古茶林感受布朗族风情后,我在云南省地图上查找到了一个圆点——离云南西南部思茅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城70余公里的惠民乡。从纬度来看,这里地处亚热带地区,亚热带特有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应该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域。我查阅的资料表明这里分布着一万多亩的栽培型古茶林,为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种植,古茶树繁衍延续至今已千余年,是古老的普洱茶产地之一。整个古茶园由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相连而成,通称景迈茶山。至今,古茶树仍产茶不断,古老的茶文化一脉相承地在这里延续。当地原住民日常生活方式里随处可见的民风民俗无不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这里,那些满目苍翠的千岁老茶树的枝叶仿佛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互不离弃互相尊重的系统,成为了地球上著名的天然茶文化博物馆。

景迈茶山内古老的茶树和原始树木交错丛生,因为是天然原生态古茶树林,这里的茶叶从不需要施肥,也无须喷洒农药,完全保留其自然生态面貌,据专家田野调查考证,景迈山万亩古茶株树平均每亩以最保守的三十株计,也有约三十万株,但是因为是“天养”着的纯绿色产品,景迈每亩古茶树叶的年产量平均却只有10多公斤茶叶,物以稀为贵。景迈山古树茶叶因而是市场上的抢手俏货,供不应求。千百年来,在这片绿得浩荡的土地上的布朗族同胞和傣族同胞世世代代都伴着古茶山繁衍生息,茶养活了人们。在这里人与茶是魂牵梦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嫁接在一起的关系,万亩古茶千岁老树与百岁人生生不已,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种群生态圈,共生共荣,我们闯了进去,完成了一次今生难忘的问茶之旅——

与古茶林的深度拥抱和亲吻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背上包到古茶林里去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探秘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绿野仙踪(1)

只有千百岁的古茶树才有这样的姿容,其身上附生了很多其它生物,比如色彩艳丽的茶虫,这样的古树茶叶是最纯结的最自然的.....

从事户外运动十多年,我们的目的地始终是锁定那些名山大川,我们围绕着梅里雪山大转经,我们去哈巴雪山释放极情,我们用脚丈量过老君山的丹霞地貌,我们去天坑地洞探过险……这一次我们换了一个大方向,我们要去探访景迈山古茶林。原因很简单,我们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普洱主义者,我们在生意场上打拼,与商业伙伴喝着普洱茶谈生意,商战的销烟被茶汤氤氲的雾气化为圆融和缘分;与家人朋友围桌品茗闲话,亲情友情都在我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刻得到一种温暖的抚慰;与情人相对,琥珀色的茶汤里爱情可以在静谧里沸腾。

把帐篷睡袋等等行装打包,再把我那套户外专用的茶具包装严实,我们一行七人开着一辆陆虎揽胜一辆北京吉普出发了,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王力赓先生,他是工程承包商,因为恋上普洱茶,这两年他在做工程之余便到景迈山布朗村寨收茶做茶,跟当地老乡相处甚欢。有熟悉当地情况的王先生做我们的超级向导,我们对这次行程充满了期待。

离开昆明十多个小时后,我们终于颠簸到了目的地,景迈山的村。我们的车停在了一片漆黑的树林旁边,王先生说这就是古茶树了,因为什么也看不清,我们只是训练有素地取出包,快速支撑帐篷,太累了,行程太长,一直在赶路,此刻只想赶快躺下。

是鸟儿的啁啾把我唤醒的,我把头伸出帐篷,惊叫了一声,我们几顶色泽鲜艳的帐篷完全笼罩在一片奶白色的雾气中,那雾气还是飘动的,我不是在做梦吧?使劲眨了一下眼睛,是真的,我再次惊叫着喊别的人快起床。

待我钻出帐篷,我环视一圈,这才发现我们就在古茶树林的怀抱里!我等不及其它人,提起相机就往茶树林里钻。晨曦如同追光灯一样从高处的古茶树林里泻下一束来,空气中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此刻我真正地成了草木(茶=草木中一个人字)中人,我的镜头锁定:老树嫩芽,这些茶树可都真真正正是大叶种啊,一片茶树叶就有我的手巴掌大!啊,我还发现了老茶树上的“螃蟹脚”,只有茶树树龄高至百岁的老茶树上才会有属于兰科石斛类的附生兰“螃蟹脚”,老树枝干上长满苔藓、地衣树花、藤蔓、野生菌类、螃蟹脚正是景迈老茶树林的一个旁证,老树茶叶里发现一点螃蟹脚之类的东西是一个“明证”(不排除不法商人利用此点作假),上百岁的大叶种老茶树通常枝干外形上有点老态龙钟之相,而这种老树的产茶量一般很低,因为片片是精华。

附生在百年老茶树上的螃蟹脚很难得,布朗族老乡后来告诉我们拿它炖老母鸡吃是一种很好的补药,既有清凉解毒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心血管病。

老茶树林里,茶是主要物种群落,但也会间杂着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敏姐这个老美女张开双手抱住一棵望不至顶的大树让我拍照,我看着镜头想难道她要跟这棵巨树PK一下,我此刻感觉赢家是树,它的美征服了我们,我们一群人全部冲上去跟那不言的大树来了一个深度拥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