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希恕讲伤寒论 - 2

(2013-05-28 09:12:05)
标签:

胡希恕

伤寒论

胡希恕讲伤寒论

桂枝汤

芍药

健康

分类: 中成药

18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啊,可他平时就喘,当然他得外感还是喘,这你对这个喘也得照顾,所以用桂枝汤那是必然的了,你还要加厚朴杏子才好呢。………(音频缺失)

你方子还是得加减变化呀,他这也举个例子,他比方说吧这个喘家,那么他外感了,是桂枝汤证,就像我们头前那个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的情况,肯定是桂枝汤证了,但他喘,那再加厚朴、杏子较为好。

19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这是警戒。里热吃桂枝汤,一定吐。这个发汗啊,伤津液,里热反倒更助热。你们看这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那节就知道了,他说热在上焦为肺痿,这个肺痿怎么来的,就是热在上焦。那么底下他又说了,肺痿之病从何得之?他说头一个从发汗,或从发汗,或从消渴,或从快药下之啊,都是伤津液。里热,你再助其热,再使他伤其津液,这个没有不伤害肺的,这个肺为嫩脏,也容易伤,而且热伤血脉,那么血气凝滞,它就要为痈脓之变,这个你们回头看看那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那一篇就知道了。这个就是在这,内热的,你要拿那个甘温药,让它往上呢,壅于上,准伤肺。这不是说吃一回了,那么如果他吐了,说明这个热往上壅的相当严重了。那么如果这个热久久不去,其后必吐脓血,所以这个应该戒甚啊,这个危害呀相当严重啊。这个不能治里热,里热攻表,这根本就不行的,况且桂枝这种甘温药更不行。

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与桂枝本为解肌那节正是相反的,那个是桂枝汤不能用于麻黄汤证脉浮紧,发热汗不出那个麻黄汤证。这个呢,它是桂枝汤证误用了麻黄汤,它这里含义是这样的,它这个书上倒没明写啊,它是太阳病桂枝汤证,而用麻黄汤发其汗,遂漏不止。

怎么知道它是这个意思,就从一个字,这个字是一个褒贬组词法,古人用字他净在字上琢磨,发汗就汗漏不止,这个发汗是错误的呀。太阳病不应该发汗吗,但桂枝证用麻黄汤发汗是错误的,所以发汗就而汗漏不止,大汗亡阳。其人恶风,这个恶风就根头前那个,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光(只的意思)恶风寒了,他不发热,这就说是现阴证了,表当然也没解,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小便难。这个体液大量亡失,小便没有,所以说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四肢微有些拘急,就是痉挛。而屈伸费劲,难以屈伸,就是弯回来,伸出去,一曲一伸嘛,这都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了,组织枯燥才有这个情况,这个肌肉马上就有拘挛这种情况。

这就由于这个病发汗过了,应该用桂枝汤,用了麻黄汤了,虚极就变成阴证了。那么这个汗多体温下降的当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时也能亡阳。那么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就不行,得加附子。这个附子这个药啊,他是个辛温,是个热药,他有亢奋作用,同时这个药在临床上体会,他能够复兴这个代谢机能。是生物都老在新陈代谢,这种机能要是陈衰,附子很有恢复他的力量。如果这种机能陈衰,反映在里,就说下利清谷,四肢逆厥,反映于里,你要用附子配合干姜这个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是。那么如果这种陈衰的机能反映于表,这就是反映于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黄桂枝这类的药。如少阴病,后来要讲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他也同太阳病一样,该发汗也得用麻黄,该解肌也得用桂枝,这个法度,这里也是。这个汗漏不止还直门出汗,这个发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得解肌因这么样子虚,而现阴寒的状态,你使用桂枝汤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这个吃下去,既能够达到解表的作用,同时这种陈衰机能也能恢复。所以附子这个药啊,有这些作用。那么这个可见也是少阴病范围,但是少阴病里头,。。。。。。,也就是桂枝汤证,而现阴虚证(此处指阴证)的话,加附子。

阴虚证表证阴虚还是一种少阴,这个表证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表阳证;一种是少阴,表阴证。那么这个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证而现于阴证,就是少阴病现桂枝汤证,就是这么一个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恶寒而不发热,当然也怕风。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凶了。

那么我们来应用呢,比方说少阴病,他有自汗,脉微细,但欲寐,这些情况,那你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虽然无里证,也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你得用桂枝汤加附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的这个应用的标准,就是桂枝汤证而现少阴病。当然了本段的说法也可以作参考嘛,汗漏不止哪,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哪,恶风的厉害,不发烧。发烧也不一定不发烧,但人不发热。

21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这个脉促,这个各家的注解我认为都有问题,都根据王叔和的说法,说是数中一止,谓之促脉。就是快脉,有时候一止,我认为欠通,这个不对。凡是一止,脉跳跳一止,就叫作结脉。无论数中见之,或迟中见之,都叫作结脉。结脉有数有迟,那么这个促,咱们平时说短促,近,促近,就是靠近。这个促脉,就是促与上,与外的意思,就是靠近于上,靠近于外。靠近于外,就是只见到上头,上头就是寸位。所以只是关以上浮,关以下沉,这么一种脉象。尤其这一段,更注意说明这个问题,你们看看这一段,他说下之后,我们头前讲的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也是今天讲的。

那么这一段的胸满是什么东西?就是气上冲啊。他吃了泻药了,下之后,太阳病,不应该下,吃了泻药了,就气上冲,气上冲可表没解呢,气上冲以至于胸满,冲的挺厉害。气冲于上,同时他由于吃下药,虚其里。那么可见上实,气冲的关系,下虚。脉也应之,浮见上头下边就虚。所以这个脉与证是相应的,绝不象他们说的数中一止,没有那么大的热,那么大的热他不就烧起来了,不是,促,都是热,他这个不是,他由于气上冲,那么上边,所以这个脉,他浮在关以上,叫寸。

而由于泻下的关系,腹气虚,所以这个下脉沉,关以下沉,应该是那个脉。那么由于表没解,还用桂枝汤,同上边桂枝汤一样,由于这个浮,虚了,我们后头就有了,桂枝加芍药,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他把芍药三钱增到六钱,腹满时痛要加芍药。在这把他去了你想什么道理?腹虚,不但不满,而腹气虚了,所以他把芍药不要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用芍药的确是治腹满,我常治肝病啊,常治肝病把芍药大量用,这个下腹满他就起作用,那么满的反面就是不满,虚的厉害了反倒,那就要去芍药,这不就这个道理。那么底下虚,上头实,所以脉也应之上浮而下沉,这不很对嘛!决不是数中一止。

那么这个桂枝去芍药,就是这个桂枝汤证气冲的更厉害,我们刚才讲了桂枝汤,这个芍药这个药呀,能制桂姜的辛散。那么气冲的厉害,这个桂枝要发挥作用,桂枝治气上冲,所以芍药在里头有碍于桂枝,同时腹气虚,它也不应该要,所以把它去掉了。那么这个方剂的体会呀,就是桂枝汤证气冲比桂枝汤较为厉害一些,而胸满,脉促者,我们根据这个来用它,没问题。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桂枝汤去芍药,这个方子加减也挺管用,以这个方子为基础。另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桂枝汤把这个大枣生姜也去掉了,就是桂枝甘草汤,这是桂枝汤又一个变化,桂枝汤有这么三个大阶段。这是一个,这个就是胸比较满,桂枝治气上冲,那么他又是腹气比较虚,所以把芍药去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