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成药 - 解表药 - 桑菊感冒片
(2013-05-24 09:26:57)
标签:
桑菊感冒片感冒清热咳嗽口干健康 |
分类: 中成药 |
桑菊感冒片就是众多良药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优秀成药。桑菊感冒方源于清代名医吴鞠通的名方“桑菊饮”,在清热解表类药中,被后世医家称为“辛凉轻剂”。
用于风热 感冒 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成 份】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辅料为淀粉。
【性 状】本品为淡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菊花 ── 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臣 ┤
└ 杏仁、桔梗 ── 宣肺利气而止咳。
┌ 连翘 ── 清热解毒
│
佐 ┤ 薄荷 ── 疏散风热
│
└ 芦根 ── 清热生津而止咳
使 ── 甘草 ── 调和诸药,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
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
2.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之轻证者。
2.本方药味均系清轻之品,不宜久煎。
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咳成痨者,不一而足。”
临床报道:用桑菊饮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50例,患者均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做汤剂煎服,每日1剂。疗效为 86.5%,病员服药2天后,即可完全退热,一般症状减轻,但咳嗽鼻塞等则消失较慢。其中部分病例,服西药无效,或热虽退其他症状未见减轻,改服本方则有 效。部分病例在服药2天后即痊愈。大部分病例在服药4天内痊愈(广东中医,1959;2:58)。
【成
【性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桑菊感冒片 - 成份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辅料为蔗糖、硬脂酸镁。
成分分析
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以清肺为法。本方用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并
作君药。臣以辛凉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风热,桔梗、杏仁,一升一降,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苇根清热生津止渴,用作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
作使药之用。诸药配合,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但药轻力薄,若邪盛病重者,可仿原方加减法选药。
一般治轻微咳嗽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之轻剂。由于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故以身热咳嗽为主证。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
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
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
主治与功用:
〖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病机分析]〖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解:
君 ── 桑叶 ── 甘苦性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菊花 ── 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臣 ┤
└ 杏仁、桔梗 ── 宣肺利气而止咳。
┌ 连翘 ── 清热解毒
│
佐 ┤ 薄荷 ── 疏散风热
│
└ 芦根 ── 清热生津而止咳
使 ── 甘草 ── 调和诸药,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
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
运用:
1.本方是主治风热咳嗽轻证的常用方剂。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证治要点。对于风寒咳嗽,则不宜使用。方中主要药物均属轻清宣透之品,故不宜久煎。[本方临证加减运用]2.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之轻证者。
注意事项:
1.本方药轻力薄,若邪甚病重者,为原方加减。2.本方药味均系清轻之品,不宜久煎。
文献摘要:
《温病条辨》:“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咳成痨者,不一而足。”
临床报道:用桑菊饮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50例,患者均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做汤剂煎服,每日1剂。疗效为 86.5%,病员服药2天后,即可完全退热,一般症状减轻,但咳嗽鼻塞等则消失较慢。其中部分病例,服西药无效,或热虽退其他症状未见减轻,改服本方则有 效。部分病例在服药2天后即痊愈。大部分病例在服药4天内痊愈(广东中医,1959;2:58)。
1)忌粘腻荤腥,饮食宜清淡。
2)感冒初起,某些急性热 性病 初起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
3)偶可引起 过敏 反应,对本品有过敏症状者应停用。
前一篇:胡希恕讲伤寒论 - 1
后一篇:胡希恕讲伤寒论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