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这一段,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第一小段告诉我们,这一部经是[ 称性极谈,如来正说。]
这两句话很重要。凡是佛所说的经,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从如来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就是,只要是佛经,都是称性之说,但是没有达到极处。这一部经,在称性里面达到了极处。如来所说的一切经,都非正说,旁敲侧引。正说的是什么?就是这一部经。换句话说,佛想教给众生教什么方法?就是教这一部经。那为什么说许许多多经?因为这个经你不能接受,你不能相信,这才说许许多多经论,来诱导你,让你慢慢明白,慢慢觉悟,然后把这个传给你。这是正说。即使《华严》、《法华》,要跟《无量寿经》来作比较,《华严》、《法华》都是属于引导的,都非正说,引导归《无量寿》。这个古德有说明,我们看底下。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举出这两部,其他的不必说了。这个在我们中国,号称为经中之王,《华严》、《法华》,经中之王,跟这个经比的时候,那它还要差一截,它不能算是极说。如果不跟这个比,跟其他一般经典比,那《华严》、《法华》算是极说。但其归趣,却在本经。《华严》、《法华》的归趣,归宿、趣向,都在这部经。这才显示出,这部经的的确确是称性极谈。
[要解云,]这个《要解》是蕅益大师说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就是我们一般讲,绝对,不是相对的。相对是有比较的,他没有比较,圆融到了极处,不可思议。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你要是果然信得过,要真的像前面讲,你谛信不疑,我敢说,你把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了,你这一生专读这一部经。为什么呢?一即一切,这一部经就是整个的《华严》。《华严》的奥藏,奥是玄奥、奥秘,藏是藏在这个里面。《华严》的菁华,就是《无量寿经》。《法华》的秘髓,秘是秘密,髓是精髓,也就是这部经。其他的不必说了,其他的总而言之,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司南是指南,都在这部经上。岂不是读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都读了,何必再要找那么多的麻烦呢!那些经都是枝枝叶叶,这一部经是大根大本。根本得到了,所有枝叶全部都包括了嘛,一个也不漏了嘛。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信得过。所以为什么从前道绰法师一生专讲《弥陀经》,《弥陀经》就是这部经。所以我们听到古人讲《弥陀经》,不要想到《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还是《弥陀经》,大本、小本,这两本都叫《弥陀经》。一生讲《弥陀经》,两百多遍,他为什么不讲别的?他信得过啊,他知道这个经是一切经的精髓。
底下这一小段引用的是日本道隐法师所说的一段话。道隐是中国唐朝时候的人,是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土。他在中国当年是亲近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学生。
[五浊恶世,造恶之时,圣道难修,其难非一。]这特别指出来,末法时期。唐朝那个时候,比我们现在修学环境,好得太多太多了,人家还是这样感叹。那要是生在这个时代,那还有什么话说呢!在那个时代,他就说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就感觉到很难修了,修行环境不好。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恶就是造恶业,一切众生造作十恶业,杀盗淫妄。古时候造作恶业的有,少数。纵然造作恶业,也没有造得现在这样的深,这样的广泛。因为一个造作恶业的人,在社会上一般人都瞧不起。不像现在,现在造恶业的人,造得愈多,造得愈重,愈受到社会的尊敬,愈受到社会舆论的赞叹,报纸上天天登他。这个跟从前相反。现在这个社会,鼓励人造恶。造善行的人,没人知道,也没人表扬。那么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修行,你就晓得,更难啊。隋唐那个时候,修学一切大乘,都很难成就,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没指望了。这个是一定要知道的。“圣道难修,其难非一”,不止一桩事情啊,非常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