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里面比较难懂的,“深信因果”这一句比较难懂。因为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那个因就是我们这个经上讲的持名念佛,就是讲的这个,不是指其他因果,专指这个因果。这个修行方法,确实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这个佛谁不会念?只要肯念,人人都能修,人人都会修。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是无量法门里面至高无上的第一法门,人人能修。所以大家要知道,世出世法是一样的,愈是殊胜,愈简单,愈容易。你看我们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叫《易经》,容易,不难。凡是很复杂、很麻烦的,那都不是第一等的,第一等的一定很容易,任何人都能修学,这才叫殊胜,才叫第一。这些观念,我们一定要建立,不能有错误,有偏差。这是第一殊胜法门在我们眼前,往往我们看错了,疏忽了,把这个机会错过了,这叫真正可惜。所以此地讲,圆满直截,方便究竟,确实方便。有些法门方便不究竟,有些法门究竟不方便,惟独这个法门,又方便又究竟,这叫真正难得。一超直入,超就是超越三界,超越轮回,超越生死。直入,入诸佛究竟圆满的果地,不是入别的,也就是圆教的佛果。所以他是最极圆顿,以弥陀一乘愿海,这个一乘愿海就是指的四十八愿。所以我劝勉我们专修净宗的同学,我们早课不必念其他经咒,早课就念四十八愿;晚课的经文,就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把这两段选作我们早晚课诵的经文。早课的目的,希望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宏愿,我们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晚课呢,我们认真依靠阿弥陀佛的教诲,认真去反省,去检点,修正我们自己思想见解言行。经文就是佛菩萨心行的准则。哪些佛教我们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哪一些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依教奉行,决定不做。以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修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的错误行为,使我们的言行能跟诸佛菩萨一样,这叫真正修行。不是把这些经文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不听这些,是要让自己认真去反省,去检点,改进。
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方法太巧妙了,这个方法就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常听说。究竟怎样不可思议,我们就说不出来,就不知道了,必须要靠古来大德做重重的比较,我们对名号功德,才渐渐领悟到一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真明白了,你才会放下万缘,你才屹立不动摇了,才肯定这个法门是至高无上。隋唐的古大德,那个时候包括现在的韩国跟日本的一些大德们,他们曾经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一个比对,对照对照、比较比较,哪一个经最好,最第一。比对出来了,《华严》第一。所以公认,《华严》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轮。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华严经》是概论,总论。其他一切经都是《华严》的某一部分细说,《华严》是总论,所以称之为根本法轮。也就是说,《华严》是无量无边经论法门的总纲领,你就想他多重要了。那么《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呢,《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呢?《华严》最后,归《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的菁华,《华严》的纲要。那《无量寿经》,我们今天看这个本子,四十八品,我们再去找,哪一品第一呢?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介绍净土法门,说了许许多多经论,都不出四十八愿的范围,不过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而已。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呢?这个也是古大德几乎公认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第十八愿说什么呢?“十念必生”。这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你才晓得,《华严》是整个,我们今天讲的,大藏经。《华严》是全部藏经,《无量寿经》是全部《华严》,四十八愿是全部的《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是全部的四十八愿。这样一归纳、一比较,我们才晓得,原来像一座大山一样,名号是尖峰。这才明了,为什么一切经、一切忏法消不了的罪,这一句名号就消掉了。今天我们业障很深重,念名号为什么消不掉?实在说,你没念。你念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念就消了,假念消不掉。什么叫假念呢?有口无心。念佛那个念,我们中国的文字很妙,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极圆满智慧的符号。念是今心,是心上真有,那叫念。心上没有口上有,那个没有念。念才能消业障,口上有心上没有,业障消不掉。心上有口上没有,业障一样消除。所以这个念,诸位要晓得,是在心上,不是在口上。念佛是心里真有佛,这个才行。我去年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有一位老居士来看我,我也忘掉他的名字了,他告诉我,他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我就告诉他,念佛一定要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功夫就得力了。他也很老实,告诉我,“法师,我什么都放得下,就是孙子放不下”。他的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此地。他口里念佛,心上有孙子,所以他念的是什么呢?念的是孙子,不是佛。口里是佛,心里念的是孙子,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念孙子要搞六道轮回的呀,这个不得了啊。所以我就劝他,你把你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他平常拿着念珠,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没有念孙子,孙子,孙子,他没有这种念法,他心里头真有孙子,没有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念,要懂得什么叫做念:一切时,一切处,第一个念头起来的,那就是念。不是在口里的,心上的。我们今天怎样把阿弥陀佛,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心里面的东西,这叫念佛,这叫念经。念经是心里真有这个经,有这个经典的教训,有这个经典的理论,有这个经典的境界,这是你真的念经了。不是口里头念的,念了之后就忘掉了,什么都没有,这个不叫念。你心里头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佛跟经都没有,你怎么可能会成就。心上真正有,这才符合经典里面跟我们讲的理论的最高原则: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心里面想佛,你就作佛。心里面想孙子,不得了,将来死了以后再投胎,做孙子的儿子。这个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孙子,不能离开孙子,不然就做孙子的儿子,不然就做孙子的孙子,就干这些事情去了。这还是好的,心善行善,五戒十善具足,不失人身,才能得到。假如心行不善,他变成畜生了,堕畜生道,堕饿鬼道,那就更糟了。堕畜生道,也许跟孙子还可以在一起,变成孙子的宠物。外国人养的这些宠物,那都是跟他关系很密切,彼此心里头都挂念着,完全符合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这些道理,事实。我们应当觉悟,应当要明了,这样才知道如何取舍。最极究竟圆满、最有智慧的选择,是选择成佛。为什么呢?唯有成佛,才得大自在。在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自己做得了主宰,得大自在,这是成佛。我们的家亲眷属,我们对他很爱护,对他很关怀,你自己没有能力,你还是无可奈何,你照顾不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真的有智慧、有能力,无论家亲眷属在哪一道,在哪一个地方,你天天看到他,天天听到他,机缘成熟你立刻去度他,这才叫真正的照顾。否则的话,都落空,心与愿违,那叫真可惜。......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