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弥陀佛的净土莲花
阿弥陀佛的净土莲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82
  • 关注人气: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佛教》24 -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11

(2006-09-25 12:21:19)

......接受三归之后要保持,不能把觉、正、净失掉了,也就是说时时处处要忆念觉、正、净,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佛教修行方法无量无边,都是修觉、正、净。但是觉、正、净三门,明心见性的三门,我们任修一门,修成了,则三法门都得到了。佛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各宗修学偏重不一。发愿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念佛就是从净门入。换句话说,念佛的人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由生净土见弥陀而圆成佛果。

 具足众戒是众多;众多的戒条里,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条戒,然而真正的戒条只有前面十七条--四重十三僧残;这是属于戒,其他的全属威仪。威仪是什么?威仪是礼貌、礼节,就是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应该遵守的规矩。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三归戒(三归五戒)是一个学佛的人,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的。那时我住在台北,他举例说:譬如你从台北坐火车到高雄,你要买一张火车票。从上车这张票就要拿在手上,一直到达目的地,这票还要收回,不能离开这一张票。三归五戒就像这张票一样的重要。老人告诉我,离开了归戒,就失掉了佛法,就不是佛弟子了。

 

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第二条是不偷盗,第三条是不邪淫,第四条是不妄语,第五条是不饮酒。前面四条叫性罪,无论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不是说不受戒的人,犯了就没罪。但受戒的人犯了又多一重破戒罪。只有不饮酒一条,不受戒者不犯罪,受了戒就犯罪,所以这一条叫做遮戒。不饮酒是防止酒醉之后乱性,犯前面四种戒,所以它是预防的,本身没有罪。但是发心受戒,必须要求法师仔细讲解,然后才知道怎样受持。绝对不是单单看戒律条文,就能持戒。要把戒持好,就要真正知道佛制定这一条戒的用意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制这一条戒?这一条戒对我们修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利益?我们要如何来修持?所以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在什么状况下是开戒而不是破戒?什么状况之下我们持戒,是不能开戒的。何谓持?何谓犯?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守持戒律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方便自在,而不是被戒律捆得死死的。有些人说戒律太多了,动不动就犯戒,算了吧,不要去学戒!所以大多喜欢佛教的经典、经论,讲道理,这些容易学;戒律太严格,还是不要学的好。可是诸位要知道,戒律是佛的行持。没有行持,就没有佛法了。礼没有了,儒家就灭了,戒没有了,佛法就断灭了。须知读诵经典而不能依教奉行是得不到真正利益的。所以真实的学问是重在实行,佛法的实行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正觉的生活规范,世尊当年在世,生活、讲经说法,没有一样不是活活泼泼、快快乐乐,如此,佛教才能够被一切众生欢喜的接受。佛法绝对不是束缚人,佛法是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得到真实的幸福快乐。制定戒条,是引导我们得到幸福、美满人生的规范,这一层我们一定要认识,我们才会乐意的接受佛的戒条。现在讲经的法师很多,讲戒律的法师太少了,几乎没人讲。相同的,听讲经的人很多,听讲戒的人很少!为什么呢?这一条犯罪,那一条堕地狱;听了一次,第二次就不来了,三天之后就没有听众了。其实戒律圆满的,就在详细明了戒律的开、遮、持、犯,它不是死的,不是呆板的。

 

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的生活简单朴素。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在台中的时候,他日中一食已经几十年了,比一般持午还要严格。若是有学生晚上请他吃饭,他也去;不但去,还常常带我去。我持午,晚上不吃,早晨中午要吃;刚开始,我觉得很为难!老师明知我持午,怎么会拉着我去呢?他说:跟我去,跟我去。最后他跟我讲:你这样子,这种态度,是小乘人啦,不能度众生啊!为什么呢?度众生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不是破戒,这叫开戒。我才明了斋戒有这一回事。他说:人家好心好意请你,你若不去,会使人误会你不近人情,他不但不能接受佛法,他还宣扬学佛的人瞧不起人,架子都大,不要跟学佛的人往来。你看!这不是叫人造业吗!所以他说这不是破斋,不是破戒,这是开戒--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在随缘里面度众生。到了会场,主人说:不知老师持午,我今天很抱歉。持午也去,他心里更受感动。假如是晚上想吃东西,要求别人请吃晚饭那就破戒了。持午,人家不知道,恭恭敬敬礼请,这要去。由此可知,佛家的戒律真的是活泼,真的是自在,这是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师教我的。因为我从前跟忏云法师,持午持得很严,离开忏云法师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被李老师教训了好几次,以后跟李老师就学活泼了。......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