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一段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说的,跟我们前面讲的意思完全相同。这在无量法门当中,可以说惟独这一门,持名念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关键就在一心持名,关键在“一心”。法门这样殊胜,为什么我们学不好,为什么我们学得不得力?问题就出在我们念佛不是一心,我们是杂心持名、乱心持名,所以功夫就不得力。由此可知,只要我们把杂乱心换成一心,功夫就成就了。这个杂乱的习气很深,也就是说,遇到什么经典都想看看,什么法门都想尝试一下,甚至于什么法会也都喜欢参加,去凑凑热闹。这就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夹杂”,夹杂就不是一心了。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而我们夹杂的毛病始终不能放下,这是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病根之所在。我们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就要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真正做到一心持名。一心持名就是老实念佛,换一句话说,杂乱心就是不老实。果真一心持名,不必等往生西方圆证三不退,不必等,现在就得不退:“即得不退”,生到西方去那个不退,就变成圆证三不退。这个的的确确是其他法门里面做不到的。
下面大师给我们说明,这就是“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什么叫凡夫自心究竟成佛呢?首先我们要晓得,凡夫跟佛差别在哪里。佛的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佛,二心就是凡夫。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心?三心二意呀,这是凡夫啊。三心,唯识论里面讲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三心。二意是什么呢?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平常我们已经用成习惯了,用第六识、第七识。第六分别,第七执著,所以用的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在《百法明门》里面,明白的显示出,它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可见得这是凡夫,这不是真心。一心是真心,如果有生有灭,就是二心。所以诸位晓得,一心是真心,一心是真如本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呢?都是修得一心。我们净宗就叫一心不乱,禅宗叫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教下叫大开圆解,名词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由此可知,无量法门是修一桩事,就是修成佛。在我们本宗,一心就是“自心究竟成佛”。莲池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若不是真正修行过来人,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啊。如果说这是“直指凡夫自心成佛”,这也许一般人还能说得出来。加上“究竟”,这个很不容易。若不是真正过来人,很难体会。换一句话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可以说他是自心成佛,不能讲究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要长劫的修行,三大阿僧祗劫,要长劫修行。我们这个法门不要,很快就成就,所以是究竟的法门。这个在一切大乘法门里面,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是把这个念佛法门,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殊胜,确实一语道出。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信不信。“若能谛信”,要说我们都信,没错,是信,不是谛信。谛是什么?谛是真实,我们不是真实信。怎么不是真实信呢?假如说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去赚一千万,你马上就去了,绝对不会来听经。今天晚上可以赚一千万,我到这里来听经干什么!这个信就不是谛信。谛信是一心,清净心,确确实实一切万缘都放下,这个才叫谛信。所以可贵的谛信,真信啊。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换句话说,还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谛信。“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三乘是讲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讲证果的次第。就好像我们一般学校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佛法修学里面也有三个阶段:小乘,中乘,大乘。我们学的是大乘法,怎么还有三个阶段呢?还是有三个阶段,因为你依旧是要断见思烦恼,等于是小乘;断尘沙烦恼,等于是中乘;再断无明烦恼,这就是属于大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一下就破无明,前面这个见思、尘沙,一样还是要破。这就是说,所有一切法门,都必须要通过这三个阶段,这三乘。“久经多劫”,经文上常讲的,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是短的,不是长的。三大阿僧祗劫所成就的佛,就是前面所讲的自心成佛,那不是究竟。如果要成究竟圆满佛,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那不是三个阿僧祗劫,是无量劫,时间更长。这是讲其他法门的修学。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一念就成功了,这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一念,不但简别修学的简单容易,而且确实快速,“顿证菩提”,菩提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圆教的佛果,一念就能够顿证。此地这个一念,不是指的时间,时间哪有一念,从凡夫就成佛的呢!这个一念是方法,正如同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大势至菩萨修什么法门呢?就是一心持名。这个一念,就是一心持名。至于什么时候能证到圆满的果地,要看你功夫的勤度。你要是很勤快、很精进,时间就短了。如果很懈怠,不肯精进,时间就比较长一点。但是,纵然说时间长,比起其他法门里面来,那还是最快的。我们在《观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观经》下品下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告诉我们,他要经历十二劫,得百法明门。这个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二劫,这个时间不长啊,见性就成佛了。虽然这个时候见性成佛不是究竟佛,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要达到究竟佛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快速,就是头一关难突破。这一关突破,往后一帆风顺,毫无障碍。这是西方世界成就快。假如下品中生的话,六劫,你就想想这个成就多快。所以我们把经仔细从这里观察,才知道诸佛祖师给我们说这个法门的殊胜,究竟殊胜在哪里,殊胜到什么程度。我们心里就明白了,的确不是任何法门能够相比的,真的是快速。这个修行的关键,就是谛信。所以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劝我们要相信,劝信,劝愿,劝行。蕅益大师的《要解》序分里面是这三桩事情,劝信、劝愿、劝行,正宗分、流通分还是这三桩事情,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要真正相信。真正相信,就是这一个方法,很快就能证得究竟的佛果。“岂非大事”,这是真正大事。《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这也是讲到真实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