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业有四。口是指言语,有四种善法。第一、不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人,也就是不诚实。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说你的不是。’在乙面前说:‘甲说你不是。’这是斗乱二头,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无意都犯两舌。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在无意当中挑拨是非,所以有的时候传话,愈传愈讹,把意思传达错误了。本来人家没有这个意思,他在传话中,任意添加增减语句,就把人家的原意全都弄颠倒了,这是很大的过失。小者使两个人失和,大者使两国交战,这种过失很重,决定不能够疏忽。第三、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之后很难受。第四、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像现在社会上许多电影、歌舞、音乐,听起来很好听,看起来也不恶,想想这些在教人什么?都是教人造杀、盗、淫、妄,凡是这一类的都是属于绮语。口要离这四种恶业,口业就清净了。
第三是意业,就是指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归纳为三大类:不贪、不瞋、不痴。‘贪’是贪爱,包括吝啬,所以常讲悭贪。欲望没有满足,莫不拚命在希求,希望得到满足,这是贪心。已经得到的,不能放下,不肯施舍帮助别人,这叫吝啬,是谓悭吝,这是修学最大的障碍。佛教导我们用‘布施’的方法消除悭贪的障碍。有些老同修,对世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不贪了,这是很难得;可是他贪佛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诸位想想,他的贪心没有断。佛是教我们要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更换贪的物件啊!从前贪世间法,现在贪佛法,‘贪心’还是在,这是错误的,这是绝对不正确的。所以佛法、世法都不能贪爱,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其次瞋恚。为什么会瞋恚呢?贪不到就生瞋恚。如果贪得到,就不起瞋恚心了。瞋恚是很大的烦恼,这‘贪、瞋、痴’称为三毒烦恼。‘悭贪’是饿鬼的业因。人死了为什么会变饿鬼?贪心没断。为什么会堕地狱?瞋恚没断。为什么会变畜生?愚痴。什么叫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不能辨别,认识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这是‘愚痴’,不论他是有意无意。这三毒烦恼是明心见性最严重的障碍。佛法的修学,特别是禅宗祖师大德所提倡的,从根本修。根本是心,远离贪瞋痴,断灭贪瞋痴,真心自然显露,这就是从根本修。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