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之行——登上台顶(3)

标签:
旅游摄影五台山 |
分类: 游历 |
西台,名为挂月峰,位于台怀镇西13公里,有简易公路相通。顶平广,周二里,海拔2773米。
西台与中台遥相呼应,看似不远,实则崎岖的沙石山路还是挺不好走的。
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格外醒目,一群牛在其旁纳凉。佛家圣地,似乎石头也有灵性。
据说西台是赏月的绝佳之地。每当明月高照之时,山泉潺潺,颇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月坠峰巅之际,有如悬镜。
西台顶上的寺庙叫法雷寺,创建于隋代。隋文帝诏于台顶建寺,内供狮子文殊像。唐开成五年(八四○年)时,台顶中心有四间龙堂,置文殊像。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咸丰年间,源修法师等又建石窑洞数间。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寺院改建成一处四合院,南北二殿为石窑洞,东西配房为木构建筑,一九四七年,这些木构建筑全部被拆,仅存窑洞八间,一九八六年美籍华人寿治和尚投资重修了法雷寺及台顶的舍利塔。
法雷寺现有建筑有后大殿和文殊塔。我们登上台顶时,寺院还在修缮,看来工程量还不小。
舍利塔塔底为束腰须弥座,上另置一束莲花宝座,承托着瓮形覆钵,钵上为方形石质剎座,上又为由十三相轮剎身和宝盖,小型喇嘛塔组成的剎顶。
此塔塔座高大,约为塔体通高之半,塔身细瘦,顶部修长。通观此塔,底部敦厚稳重,塔身俊秀美观,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西台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西台寺院似乎不大,还在修缮,但景致独特,与周边的寺庙呼应,与北台相对。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台。
中台,名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
中台是东南西北四座台顶的中心,是其余四座台的发脉之祖,是诸多河流的发源之地。
中台顶巨石堆积,石面杂生苔藓,阳光照射,碧翠生辉,如蛟龙腾起,人们称之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盛夏农历六、七月登上台顶,满目碧翠生辉,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石面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因此中台称翠岩峰。
台顶牌坊之上那平展展的一片大草坪,在山巅之上,真是大自然之造化,景色美极了。如若不是山高路远,只愿在这静静待上一天,就如静坐大海边一样,欣赏那似波涛起伏的鲜花、野草。
中台顶建寺院,名曰演教寺,创建于隋。但显然这寺院都是重修过的,其规模在五个台顶寺院居首。特别是正在修建五百罗汉与文殊菩萨金身像的台面,气势宏大,别具特色。
中台顶在《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文殊菩萨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永有一颗赤子之心。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刹微尘数之世界有一“金色世界”,其佛号为不动智,此世界之菩萨,即称文殊师利。华严宗称东方清凉山为其住所,我国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其道场。
五台山气象站就建于中台顶上。中台年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四度,极端最低温度为摄氏零下44度,极端最高温度为摄氏零上20度,大风日数达182天,积雪天最高达279天。这里无夏秋。
站在台顶,北望,可见繁峙、代县一带。东眺,可见河北省翼中平原。俯首,静观庞大的台怀镇寺庙群,有如低头欣赏盆景艺术,妙趣横生。哈哈,这要遇特别好的天气,眼神也得特别好才是。
建设中的中台,在五台之中,建设规模上居首,这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看那五百罗汉,虽然没有安装到位,但神态各异,妙趣横生,气度不凡。那金身文殊菩萨像坐落在高山之颠,以慈悲之心俯瞰群山,光彩夺目,普照众生。
五台山,不以雄奇险峻造势,不以俊美秀气取宠,母仪天下,胸怀宽广,大气磅礴,容纳百川。
不登台顶,难以真切了解五台山;登上台顶,才知晓这佛教圣地称谓之一二。
五台山,我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