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之行——令公塔与杨令公

标签:
旅游摄影五台山 |
分类: 游历 |
清晨,踏着沾满露水的荒草,沿着已辨别不清的小路,走近令公塔。
令公塔建于宋代,砖结构楼阁式建筑,相传为宋将杨业的遗骨塔。因杨业死后被追封为中书令,后人遂将此塔称之为“令公塔”。
虽然令公塔距离五台山著名的龙泉寺仅1公里,在景区主路之旁,但看这荒草与小路,就知有多长时间没有人到这里光顾了。
塔基平面为六角形,高2.7米,塔体为实心,磨砖砌筑,三层密檐式,通高约12米,各层均为仿木结构的砖碉斗拱和檐口,为五台山塔类建筑中的孤例。
塔前一石碑说明,原令公塔有七十二座,经千年沧桑,七十一座均已倒毁,现仅存这一座,埋有杨令公遗骨。
杨业原为北汉军官,北汉主刘崇赐姓刘,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命他复姓杨。因他熟悉边事,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兵,威名远扬,人称“杨无敌”。
杨业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的忠君与中国官场式的嫉贤妒能。他身为前朝归降的武将,战功卓著,却遭他人的忌恨与诽谤。而他最忌讳他人对他忠君的猜测,在受制于人之时更要表现他的忠君,以死明之。
雍熙三年(986年)宋国三路伐辽时,在两路战败、辽军要以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的情况下,他提出避其锋芒的主张却遭到监军王侁的讥讽,诋毁他怀有二心,在旁的潘美则默不作声,于是他不顾前途凶险毅然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
主帅潘美没有按事先约定给其支援,杨业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而致全军覆没,其子杨延玉战死,他也重伤被俘,之后为表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自北汉时起,与辽朝“角胜三十余年”,“人号杨无敌”,深为辽朝人民敬畏。辽朝人民在杨业死地建庙祭祀。在杨业死后近一百年时,元祐四年(1089),苏辙奉使辽朝,出古北口(今北京怀柔东北),作《过杨无敌庙》诗:“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说明杨业是宋、辽两朝人民敬仰的英雄。
杨业实际是因主帅潘美、监军王侁等妒忌,被置之必败之地,潘美等又违约不援所害。杨业之死,“天下闻其死,皆为之愤叹”。
宋太宗对杨业进行褒赠,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还录用杨业六子杨延朗(延昭)自供奉官升崇仪副使,杨延浦、杨延训由殿直升供奉官,杨延瓌、杨延贵、杨延彬录用为殿直。杨延昭及子杨文广后来都成为抗辽名将。后世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这里虽属五台山核心景区,但少有人到令公塔前瞻仰,成为五台山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其实这里的景致还是满不错的。到这看看可以唤起人们对悲情英雄的崇敬之情,了解中国古代的那段历史与中国人独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