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给准父母或父母的育儿书:《妈妈的心灵课》
(2018-03-26 16:04:16)
标签:
儿童教养婴儿养育母婴关系够好母亲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
到底怎么养育孩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永恒不衰的话题。
凡稍有心理学知识或有过育儿经历的人都知道,养育孩子实际上是一种关系,首先是母婴关系,其次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再次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非什么育儿技术或教养孩子的经验。
《妈妈的心灵课》是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写的一本关于儿童发育和发展的经典著作,坦率的说,这是温尼科特写给适合做父母或准父母的一本育儿书。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儿童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基于作者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所做的系列广播节目,而该节目帮助了英国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世界,更好地建立母婴关系,尤其是温尼科特以一种共情、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育儿工作,并且由衷地欣赏和肯定父母们的天性潜质,这无疑也是对父母育儿的极大支持。
本书虽然写于1964年,距今已有50多年了,在作者那个年代写下的“乳房哺乳”、“断奶”、“独生子女与多子女的利弊”、“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父亲究竟起什么作用”、“学校中性教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性质”等主题,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依然对育儿过程、对孩子教养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对我们这些在各个领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工作者,例如教师、社会工作者、幼儿园老师、中小学教师、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等也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女人,天生就有成为够好母亲的天赋和倾向;与自然界其他动物中的雌性一样天然具有呵护幼子的本能,成为母亲是一种必然;只要一个女人被自己的母亲相对够好地养育过,她自然就会很好滴养育自己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和教育;温尼科特告诉那些准备成为母亲或已经成为母亲的女人,一个女人对自己成为妈妈的信心、内在的自由、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对孩子法子内心的喜爱、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以及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对于这个女人养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妈妈与宝宝,第二部分孩子与家庭,第三部分孩子与大千世界。温尼科特从婴儿与妈妈之间亲密融洽的关系讲起,写到孩子断奶后,爸爸加入母婴关系之中,再写到孩子上学,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与老师、同学及整个社会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开阔天地。就如温尼科特所说:“孩子的操作规程经历了从育婴期的亲密区间到长大后越来越分离独立的关系变化,我希望我的写法也能贴合这个变化而转变”。
温尼科特成长于二战前的英国,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又是一名精神分析师,自青年时代就在帕丁顿绿色儿童医院工作,一干就是40年;期间又参与战时儿童疏散工作,特别是这段工作经历对温尼科特触动极大,《妈妈的心灵课》就是温尼科特从事儿科医师、儿童疏散和儿童精神分析工作的思想反映。
本书各章节没有必然的关联,如果读者不熟悉温尼科特的理论,我建议从第一部分开始阅读;如果读者已经有温尼科特理论知识的素养,甚至是精神分析师,那我建议各位可以随意拆分阅读;但是,请各位在阅读时,一定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或心理咨询临床工作,展开自由的想象,思考和理解温尼科特所说的。
温尼科特始终强调,父母试图像捏一块泥土那样塑造一个婴儿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那样的话,父母就要为结果而负责了,没有任何父母能负起这个责任。我们不是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是由父母把我们塑造成现在这个人。温尼科特告诉父母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犯错误的难免的,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犯错和及时纠正错误,尽量适应孩子的成长过程,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有用的人。(《妈妈的心灵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各位在阅读《妈妈的心灵课》时,如遇到阅读困惑或需要理清的问题,可以留言,我们讨论,并尽可能提供帮助。
左利平的微信:zuozhx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