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负担重易引发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学研习札记
(2011-03-30 15:24:24)
标签:
少儿中国中小学学生生活负担成长健康教育适应习惯学生 |
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负担重易引发的心理问题
素质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梦想,虽然有些地方也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或应试教育倾向,对中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可以说应试教育一天不去,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或压力就会存在,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也会不断加重。
根据教育部2007年对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所作的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看,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负担过重,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1、激烈的升学压力强化了 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竞争需要,弱化了学习的认知需要,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2、中小学学生对快乐、幸福和苦恼的体验普遍与学习压力有关;学业成功成为他们快乐的主要源头,学业不成功是他们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3、目前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实际技能少、不注重能力培养、脱离实践生活、不能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因此不能适应学生的长远发展。
4、学校很少组织校外活动,使学生缺乏亲身体验社会各个方面实际的机会、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生活能力的锻炼。
5、社会舆论和人们普遍存在的、一句现实功利地评判人才的浮躁心态,给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态度以及人生价值观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致使中小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爱心等人文精神缺失。
那么,针对此问题,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有哪些心理需求呢?这是我们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
1、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心理需求;认知教育、互动式教学、走出学校、培养多种兴趣等。
2、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需求;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和蔼可亲、知识面广、具有个人魅力、能容纳学生缺点、懂得心理学知识和方法等。
3、中小学生对父母的心理需求;父母尊重自己、平等沟通、多鼓励自己、特别是受到挫折时能积极激励安慰等。
4、中小学生对学校政教部门的心理需求;多组织互动式、拓展式活动,在组织活动中能感受温暖、友谊、关爱,多提供能展示锻炼学生的机会。
5、中小学生对成长环境的心理需求;保证充足睡眠、运动时间和场地、自由支配的时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人能够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热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