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如何催醒当事人的认知盲点--心理学是助人的
(2010-03-08 15:19:06)
标签:
助人盲点心理咨询师当事人心理学临床咨询成长机会资源健康 |
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心理咨询师如何催醒当事人的认知盲点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的作用是什么?
百人百说,千人千言。
我窃以为,心理咨询不就是帮助人吗,即助人的活动,那咨询师的作用当然是帮助当事人解决他的已有问题,并协助当事人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
不过在解决问题之前,一般而言都得有一个探索当事人问题为何发生的过程,要追问问题发生的原因,以资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都途径。
心理咨询三大流派里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凡人在认知的活动中都有认知误区,也就是盲点也。
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是催醒当事人的认知盲点。
有句俗语不是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凡有临床咨询经验的咨询师都有深刻的体会,当事人的盲点会妨碍他们理解和处理问题,或者妨碍他们发现和发展提高自己生活的机会,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协助当事人对自己的盲点进行挑战。
从临床心理学的实践看,当事人的认知盲点有以下几点:
1、自我挫败的心理定势。例如对人、对事、对物的偏见、假设和成见等。
2、自我设限的内部行动。消极的白日梦、预先失败、怀疑自己等。
3、自我挫败的情感及情绪表达方式。不合理的否认或掩盖自己的情绪,或者让情绪以自我挫败的方式发泄出来。
4、有害的外部行为。过激的行为,总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者遇事疏于采取行动、疏于选择。
5、言行、情绪心理不一致。例如不按承诺去行动,所说与所作不同。
6、对世界的歪曲理解。不能客观的看待他们所处的世界,以自己假设的“想象”审视外面的世界。
7、未利用的优势和资源。心理咨询要改变“疾病心理学”的观念,而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未利用的资源和未开发的机会,即“个体优势”。当事人的优势何在?你发掘出来了吗?
8、日常生活中可预期的不诚实。例如逃避、玩游戏、耍心眼、找借口、放烟雾弹等。这是当事人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
9、对心理咨询过程的不充分参与。当事人尽管人在咨询现场,被逼无奈来接受咨询,但他的心不在此地,他不想改变。当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的问题是他感到特别伤心或特别不愿提及(触动)的经历,此时当事人也会有不配合的情况。
不知所言是否公允?
反正,我在临床咨询过程中一直坚持着。
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