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不是规划出来的;历史是被人传诵的
(2009-08-30 17:49:47)
标签:
历史教育文化人赫索格《塔木德》荷马作家作协文学心灵文化 |
分类: 往事与今生(由臣民社会向公民 |
文学不是规划出来的;历史是被人传诵的
------检讨作协、作协作家及历史教育工作者
作协,试问,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还要这个束缚人思维、压抑人精神的组织干什么?据说,已经有网络层面的作家协会了,而且活力极强;在今天这个人人都可以诉说,人的心灵自由的时代,作协还有存在的理由吗?它对文学本身、对作家的写作有何促进作用?我们的这个所谓的文学家的“家”能为写作的人提供什么帮助?
文学是观照个人心灵世界、抒写个体安身立命过程的?还是某个组织意图的传声筒、某种政治活动的阐释?
作协的作家,被国家纳税人的钱养着,整天养尊处优,在规划、计划、培养的组织精神关照下能写出感天动地、被人传唱的作品吗?文学是规划、计划和上级能培养出来的?《复活》、《红楼梦》、《洛丽塔》、《赫索格》、《麦田守望者》、《家》、《狂人日记》等传世作品都是被规划出来的吗?
韩寒、当年明月、郭敬明、张宏杰和十年砍柴等等写作者在小说界、历史学界的出世,足以让那些自认为是小说家、历史学者的人汗颜。这些人也未生活在作协或某个学科的组织中,可是忽然有一天,他们横空出世,漠视所谓的规矩,藐视自以为是专家的人,不被所谓行中的陋规吓倒,一个个拿出为人们喜爱的东西。
历史教育者,被国家培养出来传承民族历史的专业学者,可是这些人给我们的历史已经没有生命、没有活力、没有情节了,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干瘪的、平面的、枯燥的,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撼天动地的事件、感人肺腑的故事都被政治的好恶、国家教学大纲给抹平或剔除了。
荷马的历史,修昔底德的历史,司马迁的历史,班固的历史不但富于历史的知识、丰富的历史内容,符合史学写作的体例,而且还有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丰满的人性情状,文字优美典雅,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而今天,那些被称为历史教育的专家或专业工作者呢?不但不信史,不给我们讲故事,反而按照政治的意图任意涂改已经过去的历史。
我们自中学以来的历史教育都应该反思。我们该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历史?
那些被称为专业作家的人,那些被我们尊为历史教育者的人,如果真要在文学、历史行道生存,就先与荷马或屈原见一面,聆听贤哲们是如何理解文学的。
近日看吴思的《潜规则》,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汪荣祖的《诗情史意》,叶嘉莹的《迦陵说词讲稿》,犹太人文化经典《塔木德》,感受颇多,非专业的在颠覆专业者,专业内的创新者在颠覆守旧者,非文化人在颠覆文化人。
专业者,专业中的守旧者,文化人于是发话,声讨上述离经叛道者,认为这些人不守规矩,辱没祖尊。
是吗?
什么是离经叛道?什么是不守规矩?
现在说这话还为时过早!
评判的标准,我看有二:一是人民大众喜欢,二是能经得住历史的拷问!
那些一直被人传诵,在后来的日子里也被人们传唱的东西肯定时好的。
读书之余,有些感想,于是拉拉杂杂写下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