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青少年成长身心发育科学教养 |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自己的孩子不再听话了,越来越让人头疼,而且还嫌父母唠叨。
怎么教养孩子呢?如何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
我认为,父母们可以先检讨检讨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观念和方法不得当?
青少年教育专家认为,与其感叹过去的家教失败,不如现在开始尝试新的方法。
1、训斥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少说孩子,例如“别看电视,赶快去做作业”等,有些话说多了,孩子会反感,例如“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学校”等,而是从培养或改变孩子的习惯开始,记着一个好或坏的习惯21天就可以养成;与孩子预定一些事情,只要孩子达成就奖励。好习惯就像缠绳子,缠得越久越牢固。
2、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很多教育。父母要花时间与孩子沟通,进行深层次的心理互动,而不是只关心“吃饭”、“作业”、“睡觉”等生活问题,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心理、行为等变化,与孩子成为朋友,真正关心他的身体、心理的成长;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
3、父母既要示强也要示弱。培养孩子的爱心的要从培养他的孝心开始。人有七情六欲,父母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一味的逞强,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万能的;要让他知道父母也有办不到的事情,这样就给孩子一个机会、一些思考,父母也我和一样,也有痛苦、也有难处,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
4、不要让孩子吃“独食”。父母要明白,要让孩子心中有爱心,心里有他人,就得从不让孩子吃独食开始。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分额意识,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之外,还有别人。从小养成给予他人、与人合作的精神。
5、出息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些家中有“问题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被批评——成绩差、问题多——又受批评——成绩更差、问题更多——逆反、厌学——不良行为或犯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采用赏识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从孩子幼年时就开始多鼓励他,在有“问题”时,多与孩子讲“为什么不能做的道理”,而是“就是不行。”多提供帮助、引导,而不是指、数落。要知道,“坏孩子”、“坏学生”都与指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