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新说(1):以心理学的眼光阐释

(2007-08-03 11:21:30)
标签:

人文/历史

抚慰心灵

经典阅读

心理感悟

安身立命

分类: 文史哲的江湖(诗情文意的我们
 

《论语》新说:以心理学的眼光阐释

《论语》经典也,上古圣人之作,与西人圣经类同,自古国人奉为王道法规和处世格言。

余,年轻时读之,不知所云,亦未深究,一则圣人言高深,二则未有人生体认。今年已五十,孔圣人曰:亦知天命矣!

现欲以今人之思想、心理阐释《论语》,在感悟生活、体认人生之中将自己对孔夫子言说的心迹表达出来。

孔子时代距今久远也,已逾2500年,社会变迁不知经历几世,文化、政事、民生、心性均不古;孔子适时其言论所指有其出处,其感叹亦有所怀;我辈不能以今日之眼光、心态衡量、评论之。

余读《论语》感受极深,但因心智愚顽、俗心过重,未免会牵强附会误读。然而,余会用今日社会所涉及之事,将感悟《论语》所得分为十一类,以孔子之言解今日之事相,以求能达于微言大义也。

文章格式采用:摘录《论语》原文,古今注解,原文今译,分类评论。

《论语》新说分类:君子品德、为子之道、淡泊功名、少年成长、师者不倦、长寿养身、人际交往、饮食男女、职场修为、夫妻关系、身心健康。

参悟孔子言论,要结合当下社会情形、自己的心理状态,从物我两个方面体认孔子之言,它与我生活、修性及快乐有何益处,对我及他人的生活、处世、为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于丹之《论语》心得,我在书店略读之,很浅,大众读物也;但好处是她把现世与过去时恰当地结合起来,在解读经典中参悟进自己对社会、人生、生活等诸事相的体认,因之还是值得一读;近日读《论语》,除杨伯峻本外,主要参考李则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朱熹的《论语集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圣经》,以及我个人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状况,对人生无常的理解。《论语》要常读,时时读,才会有走进孔子心灵的感受,达于悟透的境界。

中西文化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烂熟,达到辉煌;此后就再也没有象孔子、苏格拉底那样的大圣贤了!以后的所谓贤哲们,都是在咀嚼孔子、苏格拉底的饭食,无新意,仅仅是阐释,有些连咀嚼都没有品出味道呵!

我试着咀嚼之,能否品出饭菜之美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