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李征、邱兴华、马加爵、克莱伯德、赵承熙,还有许多!
悲剧还会发生!
他们为什么要血腥的伤害他人,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杀戮大开呢?
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分析、研究,但杀人的事件依然还会上演,仍然有人在为失去亲人哭泣。
原因何在?
这些大开杀戒,致人与非命的青少年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有没有社会原因?他者,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深感不安!
有没有家庭教养方面的不周?自小而始的不良教养,亲子关系疏离?学校教育该做哪些检讨?对这些少数人进行关怀有加的辅导了吗?
我很惭愧,总是在事后将他们作为个案研究,而且大发宏论。
无能呵!无颜面对那些无辜逝去者的亲人。
在事前,我们——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都躲在哪里?干什么营生?不见你们的声音、行迹?而事后一个个身先士卒的发言、撰文,大发专家观点,俨然人生导师、社会代表,一个个为病症把脉,给问题开处方。
我们老是亡羊补牢,做大禹之父的事——决堤后修补。为何不做一回禹——事先疏导?
赵承熙杀人现象,不仅是美国的、西方的,也是中国的。
在这个问题上,再没有东西方社会性质不同、民主差异、价值观之分了。如果说有,就是我们都是人,是会思维、有饮食男女之欲的情感动物。我们有一个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东西:思想,以及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我防御机制。
除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心理问题、精神病和教育学上,是否还应该考虑:人性分析?考虑这些人与社会这个庞然大物的全面冲突。社会这架巨型机器正在把“我”挤压到一个个水泥盒中,阻隔“我”与他人的接触。
冲突,来自于“我”的内心,而导致冲突的源头则是社会给予我不能承受的压力。
那么,冷静下来,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静心的想想。
那个被称为压力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为何不能承受压力之重呢?
冷漠:人类情感的冷漠。这种冷漠已经从亲人疏离蔓延到一切人。冷漠可以把我与他人的热切期望消解掉,使我成为一个只有动物本能的人。拒绝沟通:人类正在从向外倾诉而回归于自我倾诉。感情的交流、思想的交往、人际的来往都被无形的防御之墙而阻断,网络、游戏、电视等娱乐就是这个“自恋症”的最好表征。自恋:冷漠、拒绝沟通等问题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者,对我是什么?情感及利益的共同体,还是陷我于牢狱的那个人?于是,“我”只好回归内心世界,并建立起森严壁垒的自我防御机制,在自己的世界里把玩我。依恋缺失:个体与父母间亲情的建立及保持,是从婴幼儿时就开始的,这是一个人情感、心理获得安全感、自我统合的关键条件。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妇女解放以来,家庭教养模式突变,母亲不在相夫教子,而是撑起半边天。于是,母子依恋被阻碍。父亲要养家糊口,那有农业社会的闲暇时光教导引领子女。个体自出生后就被忽视,将倾诉的渠道转向自我,不再寻求亲子间情感的沟通,不再把精神的目光投向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