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史哲的江湖(诗情文意的我们 |
人间诗词数唐宋——何处可吟唱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元散曲中的上乘之作,自诗人马致远发表以来,就成为后世欣赏家不断玩味、品评的作品。马致远也由此名留千古。此三句中有几个意象,“古道”,旧时的大道,天刮着西风,此时有一匹老马;太阳快落山了,有一个心情不好的人骑在马上行走在夕阳之下的大道上。
从我对马致远这首散曲的理解看,这个骑马独行的游客是一个失意的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诗人不但很细致的描写了他眼前的景物,乌鸦、小桥、溪流、马道、瘦马,而且也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刻画,衬托出诗人此刻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尤其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把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悲苦心情淋漓至尽的表现出来,一下就抓住了读诗着的心理,引起共鸣。
再说点与此诗有关的话。中国古代文人有三种选择:一是入仕;二是游弋于仕与学之间;三是站在既定的社会政治和学术规范的对立面。一个思想远远领先于时代的人,心灵必然时时受到孤独的折磨。马致远可能就属于第二种,怀有庙堂意识,想为帝王家卖力,可自己的人生理想又与帝王学冲突,于是,只好退居田园,以悠然南山的生活聊此余生。
李贽、鲁迅也是这样的学人。
天地之间一过客,谁识寂寞个中味。抬眼远望是天涯,夕阳无色也纷呈。“布衣”,无仕途之谓也,与“白衣”同义。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词算一种发乎心、吟于情、而牵挂与庙堂和民间的艺术形式,它发自唐,成于五代十国,显于宋。大家有李煜、韦庄、柳泳、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
词,在所有文学形式中,是最能表达人心境和思想的,淋漓至尽,酣畅,有意境,既有柔软的灵性,又有豪放的气势,“婉约”如女性般温柔、细腻,“豪放”,如男性粗狂、勇猛。有宋一代,那些诗人们把词推到了及至的地步,让后来想写词的都不敢动笔,可以说是望尘莫及。
我怀念那个辉煌的时代。
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那些诗人,李煜、柳泳、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不给后人们留下一些可资吟唱的空间呢?。
长叹一声问天地,哪有吟唱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