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呵护你的心灵:精神健康
“你好吗?”,我们每天可能听到数十次这样的问候。“好,”我们会 不假思索地回答。但是,你究竟有多少次扪心自问,你真的好吗?你觉得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到底怎样?你经常运动吗?你吃饭香吗?你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没有朋友分享你胜利的喜悦和创伤的痛苦?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安全感吗?你对健康了解多少?健康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吗?当然不是,健康还包括心灵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灵的健康呢?即精神健康。在西方心理学界,近年来又出现一种观点,在评价个体健康与否时,不但要从躯体健康上评估,心理健康方面考查,还要再从精神健康上评价。把个体的健康分为三个层次,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
当然,精神健康与疾病之间不是界限分明的。有一个过渡地带,即我们常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什么是算古怪,什么算是心理不正常?悲伤到何种程度成为抑郁?应激强烈到何种程度成为焦虑?幻想如何与现实完全失去联系?,每天情绪的起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尽管,心理学界或精神病学界已经有一些所谓的答案或可以测评我们心理(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的工具,但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尤其是在判定一个人是否精神正常这一点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之间差异较大。可是在实际评估一个人精神是否健康的操作中,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依然遵循一些基本的个体精神健康的原则。美国精神病学家劳里·福林曾经说过:“在任何一天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生某种精神问题——无论是现代生活的应激、悲伤或是与他人相处方面的问题。但这些不是精神疾病。它们不会导致个人的社会功能障碍(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社会交往退缩等),不需要治疗。没有人因为这些把自己看成精神病人。过分应激的 人和患有精神病的人可能需要帮助,但前者是日常生活的问题,后者则是医学上严重的疾病。”
我在这里给朋友们提供一个精神健康自测题“我出了什么问题吗?”来测试一下你的精神状态。你看下面哪些陈述符合自己的情况,回想一下过去一个月你的感觉,并回答是或否。
1、一连几个星期感到压抑或伤心。
2、一直觉得无精打采或疲乏。
3、在令人愉快的活动中感受不到喜悦或快乐。
4、想到或谈到自杀。
5、经历过极端的心境的摇摆。
6、感到孤立无援或绝望。
7、感到特别焦虑。
8、滥用酒精或吸毒。
9、人格发生显著改变。
10、觉得无力应付困难或日常生活。
11、饮食和睡眠习惯明显改变。
12、感到极度气愤、仇视或狂暴,容易激动。
13、表达怪异或夸张的观点。
14、不能控制或停止破坏性的行为(例如赌博、饮酒等)。
15、出现令人烦恼的躯体症状,但找不到器质性原因(酸痛、疲乏、浑身不适、头痛等)。
16、看见不存在的事物,体验到不存在的感觉,听到不存在的话音。
在自测中,符合你的项目越多,说明你的精神健康可能有些不太好,或者说你在精神的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你的高度注意。可是,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你精神不健康,只是表明你要改变那些不好的状况,或者说明你需要他人(亲戚朋友或专业人士)帮助,以理出自己生活的头绪。正如,你的身体有时会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下崩溃一样,你的精神也会在重压下发生功能异常。
向自己提出问题的关键不是“我是否精神出了问题?”或者“我是否患有严重心理问题?”而是“我现在是否能够得到什么帮助?”这个帮助来自哪里?是我自己进行自我调节,还是寻找专业人士的声援。
关于精神疾病,以及健康与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各位且听下会分解吧,在下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