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出了什么问题吗?——精神健康自测题

(2006-12-21 16:19:31)
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呵护你的心灵:精神健康

“你好吗?”,我们每天可能听到数十次这样的问候。“好,”我们会 不假思索地回答。但是,你究竟有多少次扪心自问,你真的好吗?你觉得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到底怎样?你经常运动吗?你吃饭香吗?你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没有朋友分享你胜利的喜悦和创伤的痛苦?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安全感吗?你对健康了解多少?健康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吗?当然不是,健康还包括心灵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灵的健康呢?即精神健康。在西方心理学界,近年来又出现一种观点,在评价个体健康与否时,不但要从躯体健康上评估,心理健康方面考查,还要再从精神健康上评价。把个体的健康分为三个层次,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够以理性和有逻辑思想,应对生活中转变、应激、创伤和损失,以利于情绪的稳定和个人的成长。一个精神健康的人重视自身的价值,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承认他们的局限性和能力,担负自己的责任,建立和维系亲密的关系,从事适合他们的才能和教育训练的职业,感到有所成就,这使得生活的努力更有意义。

当然,精神健康与疾病之间不是界限分明的。有一个过渡地带,即我们常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什么是算古怪,什么算是心理不正常?悲伤到何种程度成为抑郁?应激强烈到何种程度成为焦虑?幻想如何与现实完全失去联系?,每天情绪的起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尽管,心理学界或精神病学界已经有一些所谓的答案或可以测评我们心理(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的工具,但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尤其是在判定一个人是否精神正常这一点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之间差异较大。可是在实际评估一个人精神是否健康的操作中,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依然遵循一些基本的个体精神健康的原则。美国精神病学家劳里·福林曾经说过:“在任何一天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生某种精神问题——无论是现代生活的应激、悲伤或是与他人相处方面的问题。但这些不是精神疾病。它们不会导致个人的社会功能障碍(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社会交往退缩等),不需要治疗。没有人因为这些把自己看成精神病人。过分应激的 人和患有精神病的人可能需要帮助,但前者是日常生活的问题,后者则是医学上严重的疾病。”

我在这里给朋友们提供一个精神健康自测题“我出了什么问题吗?”来测试一下你的精神状态。你看下面哪些陈述符合自己的情况,回想一下过去一个月你的感觉,并回答是或否。

1、一连几个星期感到压抑或伤心。

2、一直觉得无精打采或疲乏。

3、在令人愉快的活动中感受不到喜悦或快乐。

4、想到或谈到自杀。

5、经历过极端的心境的摇摆。

6、感到孤立无援或绝望。

7、感到特别焦虑。

8、滥用酒精或吸毒。

9、人格发生显著改变。

10、觉得无力应付困难或日常生活。

11、饮食和睡眠习惯明显改变。

12、感到极度气愤、仇视或狂暴,容易激动。

13、表达怪异或夸张的观点。

14、不能控制或停止破坏性的行为(例如赌博、饮酒等)。

15、出现令人烦恼的躯体症状,但找不到器质性原因(酸痛、疲乏、浑身不适、头痛等)。

16、看见不存在的事物,体验到不存在的感觉,听到不存在的话音。

在自测中,符合你的项目越多,说明你的精神健康可能有些不太好,或者说你在精神的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你的高度注意。可是,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你精神不健康,只是表明你要改变那些不好的状况,或者说明你需要他人(亲戚朋友或专业人士)帮助,以理出自己生活的头绪。正如,你的身体有时会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下崩溃一样,你的精神也会在重压下发生功能异常。

向自己提出问题的关键不是“我是否精神出了问题?”或者“我是否患有严重心理问题?”而是“我现在是否能够得到什么帮助?”这个帮助来自哪里?是我自己进行自我调节,还是寻找专业人士的声援。

关于精神疾病,以及健康与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各位且听下会分解吧,在下告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