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2006-11-15 17:38:02)
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咨询的视角剖析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

他们为什么自杀呢?

《青年参考》2006714日刊载的文章《解析大学生自杀现象》一文,概要介绍了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2005年大学生自杀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男生多于女生;第二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第三本科生最多;第四毕业班学生多;第五学业、就业和情感是三大诱因。近五年自杀人数逐年增长。

他们为什么自杀呢?正在青春年少时,突然走向寂灭,选择死亡,让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让朋友无尽的思念。

为什么呢?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仍然处于青春期的完成过程,身心发育不协调和不稳定;二他们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是在呵护中长大的,是一群依然没有断乳的大孩子,认知、情绪和行为发展处于成型过程,对事、对人的态度、认识比较偏激,隐含冲动性;三他们是一群对社会充满理想和憧憬,理想与现实在他们思想中剧烈激荡的群体;四他们是接受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以批判眼光审视现实的青年群体。

大学阶段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生活事件频发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而自己又缺乏能力解决问题的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或个体内部归因不良引起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自身发展相关的生活事件。有的是已被意识到的,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等;有的是尚处于潜伏阶段,如专业学习与兴趣、就业、恋爱与异性关系等等。生活事件,就对个体的影响来说,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但是,无论哪类性质的生活事件,都要求大学生去适应,付出努力面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便应付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应付,就是“适应”。

适应,意味着个体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包括对生活事件的性质和强度的评估,对自我能力的评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说:“真麻烦!”体验到麻烦,就说明压力已成为现实。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可因不同的身体状况或心境承受能力而不同。这说明,所谓心理压力并不单纯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更多的成分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成长史、家族史、疾病史、日常生活事件、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人格培养等多因素考察。

1、成长史,在幼儿童年时期,有没有身体疾病,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家庭教育宽松或严厉,父母感情如何;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怎样、有无要好朋友,与家人关系是否融洽,如何看待感情与性,在学校学习如何,学业和就业是否顺利等等。

2、家族及疾病史,家庭成员中有无躯体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如父母、祖父母等是否患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从精神病理学的观点看,个体家族成员如果有精神疾病发生,个体就有患精神疾病的易感性。

3、人格培养,人的心理活动由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部分组成,心理过程指认知活动,即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个性特征既人格(个性),包括动机、需要、能力、情绪、气质和性格等。个体人格的培养始于婴幼儿时期,所处环境(家庭)、父母情绪、教养方式、期望指数等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培养不当,就会导致个体的人格障碍,即个体人格的某些方面过于突出或增强,并导致他牢固而持久的社会适应不良,个体不但感到痛苦而且贻害周围。具体说,就是他在认知、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方面明显偏离正常,严重影响他的社会功能。

4、引发个体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一般而言有生理、社会、心理等因素。在分析引发个体心理行为问题生物学原因时,首先检查个体是否有躯体疾病,再看躯体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然后考虑生理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寻找引发个体心理行为问题社会性原因时,主要从家庭教养、生活事件发生、社会支持系统、所处环境、道德风俗等方面考察;在剖析引发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因素(认知因素)时,应从其认知能力、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负性情绪记忆、不良归因、老眼光、价值观等方面着手。

大学生为什么自杀?不能简单地看待和评论,应从个体内在世界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理性的剖析,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