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快乐?与父母、同学、伙伴在一起时,为什么感受不到愉快?心理学家针对3—17岁孩子不快乐的现象,指出了孩子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十点,并提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的建议。
1、离婚纠纷:父母离婚后要求孩子选择支持父亲或母亲,会让孩子感到被迫与父母中的一方“离婚”。建议:正在离婚或已经离婚的父母应该知道,离婚是你们之间的关系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孩子在你们之间做出选择,并评判谁好谁坏。
2、失败的感觉:当孩子学业不佳,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无法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时,父母不能指责孩子。建议:帮助他分析原因,提供具体的感情帮助,与他共度难关,或者陪他参加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和兴趣班,让他感到父母的支持,培养他的自信心。
3、学校暴力:受到学校暴力或打架斗殴事件影响的孩子会丧失自信心,并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建议:如果出现此类事件,父母要及时与学校、班主任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父母消极:如果父亲或母亲态度消极,没有兴趣陪伴孩子或与孩子玩耍,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被疼爱,并会把父母郁闷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建议:定期与孩子沟通、交谈,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传染给孩子,告诉孩子,我最近遇到了麻烦,心情不好,可能会忽视你,请你不要在意。
5、在孩子面前吵架:夫妻之间发生争吵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且充满暴力,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不安全。建议:夫妻应该协商解决家里出现的事情,丈夫应该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务和养育孩子的责任,如果有事商量或争吵,最好避开孩子。
6、父母偏爱:如果父母偏爱家中的某个人,不受宠爱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在家里没有存在价值,影响他的自尊。建议:父母必须清楚为什么自己喜欢或不亲近某个孩子,同时还要注意要把爱给予家中的每个人。
7、嫉妒他人:孩子嫉妒家里的其他成员或伙伴,尤其是兄弟、姐妹,对他们有敌意。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就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使他丧失自信心、产生心理问题。建议:父母要随时注意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公平对待每个人,处理问题公道,制止欺负、恐吓等情况的发生。
8、父母易怒:很多童年不幸或生活不顺的父母容易发怒,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十分严厉。父母不肯与孩子玩或者总是惩罚孩子,使孩子郁郁寡欢。建议:父母应该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会希望父母怎么做?并与孩子经常沟通,问孩子,我们能为你做什么?
9、处事不公:父母处事不公正,学校老师对待孩子不公平等事件,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无助,觉得生活无望。建议:父母要建立家庭规矩,老师要按照学校的规则办事,让孩子知道父母、老师是能够尊重这些规则并处理出现的问题的。
10、复合家庭:问题并不出在两个不同家庭的组合上,而是孩子对新爸爸或妈妈不适应,新的家庭规则也会给孩子带来问题。建议:继父母与新伴侣的子女单独相处,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对双方的孩子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孩子在成长中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发育,更重要的是心理成长和人格的健康,童年和青少年期是一个人人格和心理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会遇到许多成长中的困惑,此时一定要给予他们精神上充分的营养,帮助他们走出烦恼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