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之二)

(2006-07-18 12:00:26)
分类: 让我们快乐成长

让自己拥有一个“成功同心圆”

我们已经就“什么是成功”这样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讲了许多,换句话说,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自身潜能的人。

1、给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成功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前面我们讲过,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有条件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模式中,只要积极主动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对于中专或大学生来说,有的学生某个学科非常突出,适合做科研、开发工作;有的学生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适合做组织和管理工作。没有必要要求所有学生都按一个模式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我们的教育能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引导和帮助,可能他们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

*复旦大学附中的校长认为,优秀的学生并非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学校应该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丰富个性化的课程,安排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选择,给他们成功创造机会。

2、什么是“成功同心圆”?那么,朋友们会问什么是“成功同心圆”?简单的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成功的素质或能力。价值观——态度: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行为方式: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

价值观是“成功同心圆”的核心,我们要想成功,就首先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一个人如果价值观有问题,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想南辕北辙中那个赶车人离成功越来越远。态度位于“成功同心圆”的第二层,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就是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和胸怀。行为方式构成“成功同心圆”的最外面一环,行为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是态度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发现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关系,以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

3、让智慧陪伴你成功;一些喜欢动脑子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同心圆中的问题:

如果单纯追求同心圆中的某一态度或行为方式,如果在其中某一个方向上走到极致,就很有可能在其他某一个或某几个方向上达不到成功同心圆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已经发现了同心圆中的内在矛盾和冲突,那么你距离真正的成功已经近在咫尺了。我们之所以用同心圆的图式来表示与成功有关的必备素质,就是因为成功不仅仅是把某件事做到更好,而是要表明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让智慧陪伴你成功的7种方法:

1)、用中庸拒绝极端——千万不要误解“中庸”就是“和稀泥”、“老好人”等等;中庸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也是国学的经典。中庸强调的至诚至善,推崇的是不偏不倚,中庸鼓励修养中气、行中道;因为积极的极端是霸道,同理心的极端是盲从,自信的极端是自负,自省的极端是自卑,勇气的极端是愚勇,胸怀的极端是懦弱。

2)、用理智反对片面——朋友知道,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情。在最适合的时候对最适合的人用最适合的方法;在做出决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倾向,这些东西并不能靠简单的公式来决定。我们在参照成功同心圆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凭借自己的智慧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模式。

3)、用务实发挥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是做那些我们能够影响的事情,而不会花时间去做那些我们无力改变的事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把我们能够关注的事情称为“关注圈”,把能够发挥影响的事情称为“影响圈”。在整个关注圈中,我们根据关注程度的高低,把人生面临的问题分为三类:

*可直接影响的问题。

*可间接影响的问题。

*无能为力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判断和分析那些是我们可以直接影响的,那些是我们可以间接影响的,那些是我们没有办法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影响圈。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影响自己开始,再影响别人,最后才有可能影响环境。

4)、用冷静掌控抉择——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的抉择的过程,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抉择;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

*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借助它做出明知的决定。

*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但我们没有必要把等到有100%的把握才做出决定或去做一件事情;而是要把“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打算”都考虑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经说过:“当你估计成功率达到40%—70%,你就该去做这件事了。也许你会失败,可拖延或等待的代价往往会更大。”

*当自己不确定时,学会某之于众;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最好的。

5)、用学习积累经验——学习经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时候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英文中有一句名言:“旅途本身就是收获”。

*西方有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向一个年长的智者请教智慧的秘诀。年轻人问,“智慧从哪里来?”智者说:“正确的判断。”年轻人又问:“正确的判断从哪里来?”智者说:“经验。”年轻人又追问:“经验从哪里来?”智者回答:“错误的判断。”

经验来自于不断的学习。

6)、用自觉端正态度——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心理学把这种自知之明的能力称为“自觉”,它通常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对言行的影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方面。做一个有“自觉力”的人意味着既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能轻易低估自己的潜能。

7)、用真心追随智慧——“真心”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理想。该注重自信还是该自省,该积极还是该有同理心,该勇敢还是该有胸怀,该工作、读研、还是出国?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要让你的“真心”给出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