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中形而上学问题的随想
锐
静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贤哲的哲学术语,指的是那些决定和支配整个现象世界,并存在于现象世界背后的根据和本原之类的东西。
用通俗的话说,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研究中,决定或支配世界本质:规定性的东西,也是规定个体生存方向性或价值判断的东西。
是呵,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为什么要将哲学的根基建立在知识的、理性的基础上呢?为什么要让哲学服从于自然科学的规律呢?为什么要将哲学演变成探求所谓理性、逻辑、必然性等哲学概念的工具呢?为什么要在哲学诞生之初就舍其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摇篮《圣经》呢?是苏格拉底的错?还是笛卡尔、斯宾诺沙等人的错?
是谁抽空哲学中的人性和人情味呢?是谁无视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痛苦呢?是谁将上帝挤出哲学的殿堂呢?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现代西方神学的概况,与神学大师们对话,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对话来考察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其次,还可以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认识,来理清我们对西方现代哲学发展的脉络,梳理哲学与神学之间到底谁在关照个人的孤苦无告,谁在将个人的生活引向虚无主义。
克尔凯果尔、陀斯妥耶夫斯基两位思想家,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对舍斯托夫影响极大,而且也对卡尔巴特神学思想的确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卡尔巴特说的好,无神论者虽然说没有上帝,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却又寻找类似上帝的存在,结果是又找出更多的偶象,将人们引向人为的神圣。
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认识真理的基点在于,由外部事件的冲击到内心自我的反省,两者交织在一起,个体思想的转变也就开始了,即带着世界和个人的困惑走向真理。
人的哲学信念是什么?政治信念又是什么?
二者谁是根基,谁是延伸呢?
按人的本性而言,当然是哲学信念是人的根基。那么,哲学信念和政治信念能在个人的生存之路上并行吗?
当一些哲学家在讨论哲学问题时,常爱使用“永恒”二字。用这个概念来应答一切无法回答的哲学追问。
那么,什么是永很恒呢?
是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说教中使用的绝对理念?
还是托马斯
阿奎那、汉斯·昆等人在他们的神学言说中所说的上帝?
哲学中的永恒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者讲的客观规律?
是呵,哲学是什么呢?
当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问题,为了解答困惑我们灵魂的问题而向哲学寻求帮助时,哲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那些声称自己创建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能解答哲学是什么吗?在我们向你投去求助的目光时,你能回答我们的疑惑吗?
难道说,哲学就是为了创建伟大的体系,解释种种概念,阐述某种观点,告诉我们哲学就是如此这般?
哲学要不要关心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境况和他们的苦痛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