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幽壹
幽壹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19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担竿

(2013-02-21 11:20:43)
标签:

海陆丰

客家

陆河

汕尾

分类: 吾乡吾民

担竿

 

陆河客家人把扁担称为担竿。担竿,大概是粤东等地(尤其是客家地区)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具之一了。它由一根长条形的木头或竹子做成,削成扁平状,一米多长(大概是一个人的手臂往左右平伸的长度),两头还要各留一个木头疙瘩,往上凸起,用来挽住绳索。担竿,闲时是劳作工具,紧急时刻,则可以用来充当打架或防卫的武器。

担竿虽然只是一根一米多长的扁平棍子,但却是农村人家中不可或缺的农具和生活用具之一,它既是干农活的好帮手,也是生活的好助手,没有它可不行。旧时,每个陆河人家中,都会有许多根担竿,多的甚至有十几根。

陆河地处粤东山区与沿海的交汇处,交通有着诸多不便,且旧时大多数人出入没有车马,因此普通陆河人的交通运输,除了肩扛手提以及用鸡公车(独轮车)载之外,用得最多的就是肩膀挑了。

可以说,对于旧时的陆河人来说,挑担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那时候,每个陆河人从刚懂事起就会接触到它。无论是耕田、捡樵,还是卖货、挑物,都离不开担竿。甚至有些人在避乱迁移的时候,孩子也是一路挑着走的。一条小小的担竿,人们要一年挑到头,挑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老人家,一生都在不停地担,甚至要挑断好几条担竿。

记得早前,台湾曾有一首著名的客家歌曲,名叫《一枝担竿》,它歌唱的就是客家人的“担竿精神”。歌词唱得很悲壮,唱出了客家先辈们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艰难和勇毅。这首歌在台湾客家人之中传唱很广,成为客家精神的写照。客家人的先祖,就是靠着一条担竿,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挑在身上,四处迁移的。他们往往就仅凭着一条担竿闯天下,靠着极其坚韧顽强的精神,历尽千辛万苦,硬是在异地它乡开拓出一片天地。

旧时的陆河,有许多以挑担为生的挑夫。对他们来说,挑着担走村过镇是很寻常的事,有的人还走县串市,甚至挑到外省去。挑夫的日子是很艰苦的,天天在外面奔波劳累,每天早出晚归,双肩挑日月,两脚走千里,纯粹依靠出卖力气讨头路。一旦年老体衰,再也挑不动时,生活就没有着落,只能依靠儿孙养活了。

据笔者八十多岁的外婆口述,1949年以前,她经常从海丰县公平镇,帮商人挑东西经陆河新田、河田、螺溪等镇(旧属陆丰),到五华(旧称长乐)去,全程四五十公里,天还亮就要出发,纯粹是赚点苦力钱过活。当时,陆河有不少人是靠这种做脚力的“工作”过活,当时曾有个专门的词形容这种活,叫做“公平担”。外婆说,那担子可不轻,一趟下来,年轻力壮的小伙都要喊累。尽管挑得十分辛苦,但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仅勉强挣点零碎钱养家糊口,聊以度日而己。一天不去挑,就没钱过日子了。

在农村,如果不会挑担是会被人笑话的,农人们认为这种人不是正宗的农村人,会嘲讽其是少爷小姐。因此,会不会挑担,往往成为农村人判断某人是否“自己人”的一个标准。因为,挑担是农村最为基本的农活了,几乎每个农村人天生都要会。如果说蒙古人是生长在马背上,那么旧时的粤东客家地区农村人就是生长在担竿下的了。耕田不会挑担,那还耕什么田呢,直接给个不及格。

对于挑担的人来说,最可怕的就是因挑得太重而扭到腰了。有些人,因为挑东西太沉重,结果起身的时候把腰扭了,一生都受累。然而,贪图尽量挑多一点,从而少挑几次或多赚点钱,又是劳苦人家的普遍心态。穷人家不是不爱惜自己,而是因为生活所迫,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各地的客家地区,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担竿”或“挑担”的山歌和俗语以及民间故事传说。这是因为,担竿是客家地区最为常见的劳作工具了。有些客家少年之所以立志发愤奋强,刻苦读书,就是因为从小就挑担挑怕了,见到担竿就心惊,因此发誓要努力学习,凭此跃出农门,不用再像祖辈一样天天挑担竿度日。

现在,陆河交通要方便得多了,不论是出远门的大道,还是各乡各村的小道,绝大部分都能通汽车,而且也纷纷铺上水泥路了,可谓四通八达,比周边县市都不错。因此,交通运输也主要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了,以往靠担竿挑货的情形,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了,担货郎再也见不到了。不过,担竿却还没有被彻底抛弃,至今在农村地区,仍不时会用到这种最为原始的工具。(QQ33079930

 

 

幽壹

2013221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戽鱼子
后一篇:丧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