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月半

(2013-01-29 01:10:09)
标签:

海陆丰

客家

陆河

汕尾

分类: 吾乡吾民

过月半

陆河人,把中秋节叫做“八月半”,取的是八月十五日(农历)乃八月的一半的意思,类似的还有把正月十五元宵节称为正月半。因此,陆河人又把过中秋节叫“过月半”。跟全国各地一样,中秋节是陆河人的一大节日(与春节、端午合为传统三大节),人们十分重视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向是与团圆联系在一起的,团圆也可以说是中秋节最基本的民俗信仰了。一般来说,陆河外出的人,这个节会尽量赶回家和家里人一起过。团圆节嘛,当然要团团圆圆。八月半那天,陆河的街道往往比过年还拥挤。为什么呢?因为过年的假期比较长,分成好几天,加上往往天气冷,许多人懒得走出家门,所以人没那么集中。而过八月半只是八月十五日那一天,且当天一般都秋高气爽,所以走上街的人格外多,十分拥挤。

身处粤东的陆河,过月半的习俗大多和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如吃月饼、赏月等这些比较常见的中秋习俗,陆河也都差不多。以前,陆河人家家过月半还要吃大柑(广东的一种水果),现在则多数改为吃沙田柚了。

尤记年幼在家的时候,每年中秋月圆夜,母亲总是会先擂就一钵擂茶,并伴以分好的柑柚、炒地豆(花生)、月饼等物,都是斋果斋吕,然后将其摆在供桌上祭拜历代祖先,祈求祖先吃好喝好后保佑儿孙们平平安安。可不能光顾着自己吃,逢年过节要先想到祖宗,做人可千万不能忘本那,没有他们哪会有我们?每每这时,母亲总是会口气严肃地这样对我们这些小孩子说。

那时候年纪尚幼,故只觉得母亲这样做很搞笑,认为颇有点愚昧的味道。因为那时已接触科学知识了,知道故去的祖宗并不能享用到这些东西,所以觉得这些都太过多余,只是为了安慰活人自己而己,于已逝者并无什么干系。及至后来年岁渐长,才发觉真正可笑的原来是自己。须知,尽管祖宗们并不能真正享用到那些东西,这样做只是一种形式,但是那种做人不能忘本的道理,却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祭拜之中深入我骨髓的啊。说到底,母亲其实是在用一种很朴实的行动,教导我这些做人的最基本道理。

祭拜的时候,如果天高云淡,明月高悬的话,家庭主妇们就会搬一张桌子到门口,朝着月亮的方向祭拜。如果下雨,则会改在家门内,朝着月亮的方向祭拜。等祭拜完毕后,再把左邻右舍叫过来,边吃擂茶赏月,边闲叨家常。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下边争抢着那些刚刚祭拜过祖先的柑柚及炒地豆(花生)吃。

每逢过月半,包括陆河在内的海陆丰人会分送月饼给亲朋好友,海陆丰人把这种习俗叫做“送节”。有意思的是,往往是你白天把月饼拎过去给人家,晚上或次日人家又会拎月饼回来给你(不是同一盒月饼),按海陆丰的习俗,这叫有来有往,算是礼尚往来。如果谁收了人家的礼,不回送的话,是一种很无礼的行为,会被人鄙视的。最后,一个八月半过下来,每家都会存下一堆月饼。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反正自家都是要吃的,饥饿的孩子们,不用几天就可以把它搞定。然而,在如今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这样送礼就不太好了。现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喜欢吃月饼,都嫌太甜腻了。因此,家家存下来的月饼,最终许多都被扔掉,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这种互相送礼的过节方式,过去是陆河等海陆丰人过月半的一项重要过节内容。每到节日前几天,家家的家长们都很忙,大家都忙着去自家亲朋好友家“送节”。许多亲戚,平时一年到头没怎么联系,面也见不到一两次,就靠这种大节“彼此送礼”的时候,各自分别上门坐坐,联络联络感情。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这种人情世故可以说是每个人必经的“成人礼”。

笔者在另文已经介绍过,旧时,每年过月半,有些陆河人会杀掉自己家养了半年多的猪,而且是用凑份子的方式,自己叫人来家里把猪“迟掉(杀掉)”。杀完的猪,就按原先约定的斤数和价格,把猪肉分卖给凑份子的人(一般是同村的人或亲戚)。旧时,往往只有到了这种大节日,民众才会开荤,平时都是清水烫青菜,吃得人早已皮黄体瘦,得趁这个大节日,给全家补一补。因此,人们分买猪肉的时候,往往会就着自家的能力,尽量多买一点。

陆河身处粤东山区与沿海的交汇处,全县绿化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几,全县基本没工业,人口不多,车辆也不多,所以污染很小,是广东有名的绿色生态县。因此,陆河过月半(中秋)的时候,月亮又大又亮。当那皎洁的月光撒在旷野,柔静、详和、圣洁,仿佛是给天地铺上了一层乳白色,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十分舒畅。这么多年以来,在笔者的印象中,自从别离家乡之后,就再也无缘与这样的明月相遇,也再无缘见到这样洁净的月光了。

往事如风,转眼间,我们都早已长大成人了,并因生活所迫,远离了那熟悉的家乡。于是,那些曾经熟悉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然而,不管怎么样,正如苏子所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外游人,无论是身在何处,立于何方,那股淡淡乡愁,总是会伴着那轮圆月的冉冉升起,而格外地浓烈。QQ33079930

 

 

幽壹

2013129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擂茶
后一篇:捡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