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1-14 00:47:53)
标签:

汕尾

客家

陆河

海陆丰

杂谈

分类: 吾乡吾民



 

粄,这个字是客家话的特色词,是客家人对一些米浆制成的食品的叫法,跟海陆丰福佬人(潮汕人、闽南人)所说的粿是一样的东西。以前,总以为粄是客家人所特有的米制食品,后来才发觉其实不是这样,外地不少地方也有类似于客家粄的米制食品,只是大家的称呼不同而己。从粄和粿的类同可以看出,尽管海陆丰的客家人和福佬人属于不同的汉族民系,但其实有许多风俗习惯是大同小异的。

客家人的粄,有许多种类,例如:甜粄、菜包粄、大喜粄、糖印粄、红桃粄、假喜粄、粄子圆、层子粄、糍粑等。做各种粄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比较快捷和简单,有的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经过较多的工序。


 

做粄的流程:先去辗谷厂,把糥米或粘米辗成粉(旧时是用石碓把大米手工捣成粉,近二三十年则已全部改成用电动机器辗了),客家人称其为粄粉。把粄粉拿回家后,不同的粄有不同的作法。有的是和水(温度的高低有分别)把粄粉拌湿,然后揉成米团再蒸熟;有的则直接把粄粉搅成米浆,再倒进容器里,再用火把它们蒸熟。是用糯米还是用粘米,或者两者按比例渗杂,都是有讲究的,因为这样做出来的粄会有很大的差别。

旧时,一年之中,什么时节做什么粄都是有讲究的。不然的话,会被人说“没时没节”。千百年来,民众一贯紧缺粮食。因此,旧时民众如果平常时节也做粄的话,是属于“严重浪费”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过年过节,或者是家里有红白喜事,普通民众才会做粄。另外,有时冬季新谷收割完,晒干封仓之后,农家比较轻闲,也会做粄吃,顺便也庆祝丰收。

陆河客家人的风俗习惯是:过年要做甜粄、喜粄以示节庆,这些粄兆示新的一年又甜又喜;生日做寿,则往往会做桃粄、糖印粄、假喜粄等回礼,而中间则会做粄子圆,象征着圆圆满满。另外,婚嫁、葬礼、小孩满月、祭祖等,都要做特定的粄。

按客家人的习俗,做粄是家庭主妇的事,男人们一般不插手,只等着吃。笔者的母亲,是做粄的高手,几乎什么粄都会做。几十年来,平常村里人或亲朋好友做红白喜事,经常会叫她过去帮手做粄。

有意思的是,客家人的粄绝大多数都是甜的。推敲起来,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因为糖有粘性,把它渗进去,可以使粄更容易成形。如果只是单独用水和成的话,做的粄不牢靠,很快就会散架。另一个原因,则可能因为客家人大多地处山区,平时缺少甜食,所以特别喜欢吃放糖的粄。

做粄,客家人一般不叫“做粄”,而叫“踏粄”。考其原因,估计是因为以前客家人要把大米捣成粉(要做粄,首先要把大米捣成粉),用的是一种叫“碓”的农家日常生活工具。这种日常生活工具,使用的时候叫“踏碓”(作者注:“碓”将另文记述)。因此,也就把做粄也叫成“踏粄”了。

对于客家人来说,如果有客人来,“迟(杀)鸡踏(做)粄”是最为隆重的待客之道了。因此,你在主人家眼中的地位,从她是否踏粄就可以看出。只有当你是贵宾或很看重的客人,主人家才会踏粄的。据民间传说,从前曾有一个做外婆的,大老远地去到阿郎(客家人这样称呼女婿)家,见其没有“踏粄”,就立时十分生气地跑回家去。因为,她觉得阿郎家这样做是不尊重她,看不起她,不给面子她。

其实,客家人过年或有重要客人来一定要做粄的习俗,跟北方人过年或有重要客人来一定要包饺子的习俗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米食,一个是面食而己。一南一北,都是通过做好吃的来表示喜庆或迎客,说明中国各地的传统风俗,都比较偏向于“吃”。

过去,因为食品十分匮乏,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粄了,所以陆河人曾普遍十分喜欢吃粄,尤其是甜的粄。现在,物质丰富了,许多陆河人就不怎么喜欢吃粄了,尤其是对于那些甜的粄,更是敬而远之的多。(QQ:33079930)

 

       幽壹

2013114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