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企是"牛排"吗?

标签:
日本东京中国国企改革 |
在日本,我十分喜欢这样的指示牌,方向明明确确,站立中心的我,知道自己该走那条路,类似我经历了多少任国企的领导的轮换,虽然这些领导真的都很好,但我依然还是我,我知道自己怎样走,一个职业选手其实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工作如何去做的更好,其实这才是对所有领导和首长同志们工作的最大的支持.
我曾经和自己属下也常常这样讲,别把太大精力去看领导的脸色,甚至去遄摸领导意图什么的,任何领导意图都很明确,那就是"最大效益化",你在这里干,完全是因你的能力而不在于你如何拍马,真实自己才能更好做好自己.
很多年前在北京工作,在那个皇城根下,发现那里有我最喜爱的团队,也有我最不喜欢的氛围,曾经听到一位老者告诉我,"在这里工作,不是干而是捣"后来我才发现,有其道理,也有其真谛,但自己学不会,如果当时没有一场洋垃圾事件,估计我早就离开那我又爱又无奈的地方了.
在那漫长的职场上,很多人会告诉你一个现实环境,职场如战场,尤其国企,冲的就是名利场的活,如今更有所谓拿拼效益口号什么的,你千万别当真,因为效益上去的瞬间了,人自然也就直升了,至于以后的事情,就看你继任者的运气了.年届三月正是各大企业走马换人时刻,一个企业流水式的换人,留得住企业,留不住真正企业的文化,我忽然很感叹中国华为的那种企业,不上市,不作秀,不升班的企业领导和企业文化,实实在在做中国的企业,官本位做不好企业的.
有人和我说在一家国企他参加的所谓业务会,只要是大领导定的事情,底下的人明明知道不太合理,就坚决执行,一派言和,没有百家争鸣,我就问,执行情况如何呢?他告诉我的是,"不但执行而且执行的非常到位",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决策部门一言堂其实会害死一个企业的.
话说一个上市企业是对政府负责还是对股民负责呢?有时候国家利益会牺牲企业局部利益的,在这点上我说不明也道不白,但我想一个企业拿了股民的钱就得为其股东考虑,为股民考虑,企业想对政府负责,那就买政府债券不更直接了?而一旦企业坏了,政府或许能救你,但已挽救不了决策者本身了.
对国企,在过去那些年月有很多不同评价,在文革中,也就是所谓计划经济年代,能进入国企属于铁饭碗,拿个36元工资可以一生不愁,后来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国企也进入市场化轨道,大批职工下岗,工厂倒闭,国企成了累赘,并成就了下海经商的滚滚大军,而后到了今天,国企又成了香饽饽,为什么?很多人不得思解?难道今天的国企真成了牛排了?
什么是国企?我说就是国家企业,最近又时髦成为中央企业这一名词,可有人告诉我,最近有家国企刚任命了一批后备干部,其中一部分分明是就是官二代,而且直升的相当快,甚至可以用谁爸厉害谁就升的快来形容.也许如此企业才叫真正的国企.如此那么多官二代,一不小心就踩地雷了,谁有心思去做好工作呢?
最近二会召开了,香港记者首当其冲喊出"国企私有化",当然这也太绝对了,但似乎香港人更能理解垄断意味着是什么?任何企业在强大,也难抗国企的垄断性,这是明理,世行行长呼吁中国国企改革,我认为非常恰当,国企只有走改革发展之路才会有新生.
在日本就是一家面馆的历史少说也有百年,但在中国打造百年企业少的可怜,曾经再那么辉煌的江南制造局也进了历史博物馆了,现在提倡百年企业的人,不如把眼前事情做的更好,百年企业一年一年做出来的.
曾经我们为某个领导做过一本纪念册,大家在这里面写足了对领导祝福的话,我想领导缺的根本不是什么祝福话,你们知道为什么领导脸上老是红光满面吗?就缘由好话、奉承话、好脸、热脸天天围绕在他身边,想了半天,我就写下"一年赢利是巧合,二年赢利是运气,三年五年持续赢利才是功力".其实我知道写了也白写,后悔!
有意思的是看到一条新闻,在上市前被称作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中石油再次"喊亏"最近该公司董事长老蒋称中石油2011年光炼油亏损500亿元,同时表示2012年亏损继续扩大.NND!俺好象买的原始股2000股中石油16元还没有解放着呢,现在还来个亏损,那当时干吗号称是中国最赚钱的公司呢?中国老百姓有时候真是国企的钱袋子了.
在日本发现很多老牌企业,似乎个个都是大牌名牌企业,虽然中国有个民营企业艰难地在银座每年投入1百万美圆做的广告,但日本市场占有率小的可怜,而所谓中国国企一到海外基本无声无息,这里不跟你玩市场保护主义,这里没有任何政府补贴,包括日本航空都是如此,想玩真的,真需要一点功力的.
有人小看了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其实中国最有出息的大多是这些企业,类似海尔电器,福耀玻璃等,而华为这样的极为低调的民营企业,不圈股民钱,却在当地成为政府税收大户,类似这样的中国企业真的太少了.曾经听到有中国国资委小看着民营企业吉利汽车,但就是这样不被老人家看好的中国民营企业硬生生收购了沃而沃老牌汽车厂商,中国国企,你敢吗?
国企政企不分,官本位,腐败寻租非常蔓延,有人总认为,我只要不贪贿,吃吃喝喝木有关系,所以造成国企公款吃喝3万亿的由来,如此国企是再大牛排也受不了那么多人胃口,有时候特讨厌那些人在渲染那时那候在那吃什么,感觉是个美食家似的,我想轻轻问你一下,你自己付了一份钱吗?
有时候一家企业并不是一味做大就是好了,类似牛排,火候一定恰到好处,其实一个企业做大以后做强就更难,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现并购潮,谁大吃掉谁,彼此为被吃掉,盲目扩大,盲目做强,结果市场给了报应,你就这个身段,你就这能量,你就这样挺好的,过分扩张其实就是死亡.
我很少写这样的文字,此次二会的召开,政治改革之路或许已经开启,因为最后一年在届领导都不想成为无历史担当者罪名,相信国企业也会由此改革,中国可以不学俄罗斯一刀切把国企卖个精光,但也不能像希腊国企成政府和民众的累赘.但其实我们每个人最怕的一句话,那就是所谓中国式的,不知道这个式是符合国际趋势和市场发展?
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