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美啖黄油蟹

标签:
美食 |
分类: 美文分享 |
每年七八月间,正是酷热难挡的日子。此时的香港,平时难得一见的黄油蟹隆重上市了。说是隆重,一是广告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起来,到处可见黄油蟹的尊容,逗得食客眼热口馋;二是酒楼饭店也都开始推介黄油蟹,设计出各式菜肴点心,诸如蟹黄包、蟹黄酥、蟹黄小笼、蟹黄粥等等,甚至还有全蟹宴;三是市面上黄油蟹开始陆续供货,但价格高得令人乍舌,比之刚上市的大闸蟹有过之而无不及。
黄油蟹真的有如此贵重么?对习惯于品赏大闸蟹的江南一族,真有点不可思议。终于有幸在一次宴请上,见到了黄油蟹真容,品尝到了黄油蟹真味。
那次端上桌的是清蒸黄油蟹,每一只都是红透透,且泛着金光,个大饱满,份量十足。掰开蟹盖,里面竟是满满一包胀鼓鼓的金黄色的膏黄,挤得已没有了缝隙,并且黄油四溢,蟹肉里流着金黄色的油,甚至蟹脚里都有。那膏黄咬下去,满口香。与大闸蟹相比,似是而非。因为那膏黄是糯糯的,有嚼头,却又不僵硬,很是嫩滑。肉质更比大闸蟹丰满了很多,口感鲜美,甜津津的。每人一只下肚,已有饱食的感受,很是过瘾,没齿难忘。
黄油蟹之所以出名,就在于膏黄和流遍蟹肉的黄油。蟹怎么会有黄油?又不是高邮咸蛋,经盐水浸润,让蛋黄生发出了油。原来,黄油蟹其实就是膏蟹自然变异的结果,是青蟹里的雌蟹。膏蟹原本生活在珠江口,处于咸淡水交汇之间。每逢炎夏产卵季节,成熟的膏蟹会栖身在浅河滩畔。退潮时,猛烈的阳光使得浅滩的水温升高。据说那膏蟹受到高温刺激,蟹体内的膏黄就会分解成金黄色的油质,然后渗透到体内各个部分,整只蟹就充满了黄油,原本青色的蟹壳也会呈现出橙黄色,此时膏蟹就变成了黄油蟹。也有喂黄油蟹吃白蚬,膏油才会长得满,化得好的说法。
所以,黄油蟹的出产季节,与大闸蟹很不同。“秋风起,蟹脚痒”,大闸蟹出产在秋冬季,更有“九雌十雄”之说。甚至到春节之前,还能吃到大闸蟹。而黄油蟹只出产在夏季,“烈日猛,黄油出”,盛夏一两个月才有黄油蟹。季节短,供应少,因而倍见珍贵,价格也就抬上去了。
因为野生黄油蟹的天然资源稀少,所以,近年来也有人工养殖的。不过,二者之间的品质相差颇大。人工养殖的,膏黄带有红色,比较硬,不糯软,并且黄油少,油的颜色也比较淡,甚至带有白色、绿色,不够纯,吃口也差了很多。
黄油蟹也有选美标准,上等的蟹脚关节金黄,蟹掩(即蟹肚脐部分的一小块盖,公蟹母蟹形状不同)鼓胀,很有点要把蟹盖撑起来的感觉。用手按蟹掩,会觉得有些软,这是因为膏黄化油了。再把蟹拿到日光或灯光下看,可以看到蟹壳两边有些通透。越是通透,化油越好、越多。
黄油蟹的做法或吃法,以清蒸或者油焖为最好。一定要原汁原味,可以充分享受到本色美。不过,蟹行师傅告诉我们,无论用哪一种做法,都要先用黄酒把那黄油蟹灌醉。之后,还要冷冻一小时,这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一是可让蟹在烹制过程中不挣扎,免得断肢折爪,否则,就会在折损处让珍贵的黄油流失;二是冻一冻,可使蟹内黄油相对凝结,避免流失,同时食用时也更加糯滑;三是酒浸之后,经过烹饪,那蟹肉蟹油会更加香气四溢。
真想不到,饭桌上如此美味的黄油蟹,背后竟还有许多学问。夏天大啖黄油蟹,实在是美事一桩,错过了可要再等一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