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万家灯火 |
在陈述发病的这三年来,在他与病魔斗争、与生命赛跑的艰难中,在妻子李波的照料和陪伴下,近半年来他的病已有好转,情绪也趋于稳定了。
80多岁的陈述,照道理他的妻子年纪应该也不小了,怎么有精神照顾他呢?那要多谢命运的安排,让陈述在70多岁时遇到李波,整整比他小30岁的妻子。
当他们决定走到一起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毕竟是30岁的年龄差距,如何跨越?虽然已年过50,但相对一个八旬老人而言,李波是漂亮的、年轻的。李波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父亲还大一岁的“老人”?为名?为财?这是普通人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恐怕一般人很难理解他们的默契、他们的相互吸引。“知音”——应该可以用这个字来形容他们两人。
在李波眼里陈述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陈述风趣、幽默又智慧非凡。男人的智慧对女人的吸引往往是致命的,这种吸引与年龄无关,如果有关,那么随着岁月的积淀,那份成熟的睿智才更有魅力。
哪怕在他生病后,仍表现出他不同一般的智商。因为脑梗后引起的痴呆,照常理,这种病人的智商只有正常时的三分之一。医生经常要为病人测智力。一次,李波和她的妹妹一同陪陈述去测智力。医生不知道李波和陈述是什么关系,就问陈述:“她们是谁?”没想到,陈述非常清楚地指指李波的妹妹和李波说:“她是她的妹妹。”然后他再指着李波的妹妹:“她是我的小姨。”最后他指着李波,说了一句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话:“你说她是谁?”他看着医生。医生为之惊奇,他不仅回答了问题,还会反问医生,那他在精神正常时该有怎样高的智商啊。
说起他们的相识、相知,不能不说他们的大媒人——叶惠贤。叶惠贤可说是他们两人各自的好友,所以通过叶惠贤,让相隔万里、原本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的两个人相识了。
第一次见面是在新疆,那还是1987年的事情。当时叶惠贤还没当主持人,正在和陈述搭档说相声。那次叶惠贤和陈述去新疆演出,可没想到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因为没赚到钱,把他们俩扔在那儿不管了。那年代,飞机票紧张,他们俩在人生地不熟的新疆,毫无办法,急得团团转。是叶惠贤找到了李波。
李波出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当年叶惠贤到新疆农场支边跟李波在一个农场。两人都喜欢文艺,负责宣传演出,共事了6年。叶惠贤回上海后,李波去了伊利文工团工作。两人虽然十多年没怎么联系,但是当年同甘共苦的情谊是难以抹去的。李波帮他们很快就买到了两张机票。
第一次见面时,李波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情报处长”,对他特别尊敬。因为匆匆的一面,彼此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李波只感觉到陈述这人没有架子,为人特别的和善、热心。李波在机场奔走,陈述就一步不离地跟在她身后,虽然他知道帮不上什么忙,但他不好意思让李波一个人奔走。这让李波挺感动的。
再次见面已是相隔多年之后了。1995年3月,李波独自一人来到了上海,在火车站的月台上,叶惠贤夫妻俩跟陈述等在那儿接她。车厢里人多,李波眼看着一时半会儿下不了车,怕他们等着着急,就索性打开火车的窗户,把行李从窗口扔下去,跟着自己也跳了下去。这一幕,让接她的三人吓了一跳,陈述一愣之后,随即哈哈大笑:“你真是身轻如燕啊。”李波后来才知道,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李波之所以会离开家来上海,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但并不是为了陈述。1990年,性格的冲突导致了李波与前夫的分手。1994年文工团转业,李波被分配去了大学任教,但生性喜欢热闹的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辞了职,下海进了一个朋友开的演出公司,但做得并不如意。恰巧这时叶惠贤又到了新疆。这次他是为了他主持的《今夜星辰》拍新疆特辑,他再次找李波帮忙。临走时,他劝李波到上海发展,他会助她一臂之力的。
叶惠贤走后,李波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了。伤心之余,李波也少了份牵挂,最终决定到上海发展自己的事业。
李波在上海除了叶惠贤夫妇,只认识陈述。叶惠贤无意间跟陈述说起李波的事,让陈述想起是那个热情、漂亮的新疆女子,就毅然揽下了尽地主之仪的任务。反正自从1992年老伴去世后,陈述一个人的生活显得有些寂寞。
陈述热情地帮李波借旅馆、游览上海。他的开朗、热心让初到上海的李波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叶惠贤为李波介绍了一份酒店大堂经理的职务。李波对上海的路不熟,陈述就帮李波借了辆自行车,自己也骑着车为她领路。
人都是有感情的,经常相处的人难免会产生感情与依赖。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陈述的幽默、睿智、风度;李波的热情、认真、善良;吸引着彼此。但若不是叶惠贤点破这一层纸,他们两人可能谁也没敢往那方面想。毕竟相差30岁,世俗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一次,吃饭时,叶惠贤当着他们两人的面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都是很好的人,如果能在一起,很般配。”李波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冲口而出:“干吗要找个老爹啊!”“就是。”陈述也说。可是之后,叶惠贤的话一直在他们心里翻腾。陈述自然不敢跟李波提出,虽然他觉得李波会是一个好伴,但是她比自己小30岁,怎么好意思开口?李波也想了很多,最后她想明白了自己要找的是一个共同生活的伴侣,志趣、性格才是最重要的。陈述既是丈夫又是师长、朋友,何乐而不为呢?后来她主动跟陈述说:“或许年龄不是问题哦,这样也可以。”陈述笑了。
1996年6月30日,在陈述生日这天,他和李波去民政局登记结婚了,喜上加喜。这天是周六,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他们的心愿,特地加了班。同年的8月8日,他们办了正式仪式,司仪自然是他们的“红娘”——叶惠贤。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们走到了一起。
只希望“老爷子”开心,决口不提子女
在结婚前,陈述也曾动摇过,自己76岁了,娶一个比自己小30岁的妻子是否合适呢?子女是否能接受呢?最终是李波一语解开了他心中的结,“你是要找一个伴,还是为你的子女找个后母?”陈述想想是这个道理,生活是自己的,子女的生活,他们可以自己料理了。他需要的是陪自己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伴,他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结婚后,陈述搬出了淮海路的老房子,原来陈述一直和二儿子住在那里,那里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为了自己的生活,陈述和李波在杨浦区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虽然原来的老房子也只有60多平方米,是那种老式的三室一厅,地方不算大,但是地段好。住惯了淮海路的陈述,搬到杨浦后,非常的不习惯。80岁的人,还经常开着助动车从杨浦到徐家汇。在市中心住了几十年,现在一下子搬到那么远的地方觉得很不方便。不得已,半年后,陈述买了现在的这套房子,地段虽比不上淮海路,但是离徐家汇的上影厂近,办事方便。
如今结婚8年了,李波一直陪在他的左右。虽然李波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只要陈述一有外出演出,她就请假陪伴在侧,照顾他。对于陈述的日常生活李波更是照顾得井井有条。陈述喜欢打麻将,但李波规定他一周只能打两次,每周二、周四。周一,陈述最大的任务就是回信给来信的观众。只要来信的字迹认真,陈述每封必回,而且认认真真地书写,写完后,必定自己去邮局亲手寄出,从不用他人帮忙。周三是他为家里服务的日子,换灯泡、小修小补的,都放在这天干。他曾在搬进这个家的时候对李波说,屋子虽然小,虽然“破”,但是家是温馨的。的确如此。周五是他的休息日,李波“规定”的,要他多休息。可是这一切却在突然间改变了。
李波为了全心全意照顾丈夫,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事业。她说现在只希望“老爷子”(李波是这样称呼陈述的)活着的每一天都能快乐,她自己的事,留到以后再去想,她的路还有很长,但陈述人生的最后一段她要陪他走完。
那么陈述的子女呢?父亲病得那么重,他们是否经常回家看望父亲呢?我曾多次向李波打探这些消息,李波每一次都很谨慎地回避了。不过她还是很诚恳地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家要忙,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言语间还是感到了这个家庭中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隐情。甚至有一次,我打电话向李波打听陈述儿女的电话,李波却把电话挂了。其实,我们也很想采访陈述的儿女 ,他们或许也有他们想说的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