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口】一次对互联网经济的疑惑探究

(2006-06-05 11:29:21)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当豆浆被很多有吃早饭习惯的人们所厌倦之时,一种名为“米浆”的早餐产品应运而生,并且人们惊奇的发现“米浆原来是可以免费喝的”。具体流程是:只要你随便找小吃店,随着“免费米浆——>”的路牌指引,在经过一条狭小的、却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广告过道”之后,你将可以免费获得335ml的米浆一杯,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无限次续杯(只要你不怕喝到水肿)。如果愿意,你还可以交纳会费(资费标准5元/月)成为VIP“任你喝”用户,你可以获得500ml的米浆一杯(备注:不可续杯!如果不够你可以选择继续购买“任你喝”用户杯或者去喝免费用户杯)+吸管一支。
    不久后有精通互联网行业与餐饮业的专业人士分析,“米浆”已经和“博客”一样,可以靠广告盈利了,这也说明互联网行业与餐饮业在运营模式上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和引用的。
    ok,够了,本来不打算写这样一个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故事,却是迫于无奈。只是因为一个问题:“为什么各种互联网产品其产品价值完全或者大部分不能得到实际价值体现?”通俗易懂的说,就是为什么像网络邮箱、网络硬盘这样的网络产品最终只能靠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来体现其自身价值?sorry,还是有些绕口,那么这么说:“为什么网络邮箱本身不能作为单一的产品付费?”
    不少网络业人士给我种种答复:“免费产品吸引人气”、“网民已经养成免费习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媒体特性”……而经济学人士也给我指点:“考虑供需关系”、“目标受众价值取向不同”、“用户无法感受消费价值感”、“产品的文化价值体现”……
    如果读到这里,有人犯晕的话,请跳出我的文字,可是想像之前提到的免费米浆的假设,如果实在无法聚象理解,那么可以参考以下事实,现在很多车主都收到过这个礼物——带有艳丽广告包装的面纸,当然,这是免费的。
    你只需要明白我问的是什么即可,如果可以明白,那么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把网络游戏视为一种网络产品(而非基于网络平台的游戏产品),那么网络游戏同样免费运营,为什么网络游戏运营商可以盈利,而网络邮箱运营商却是亏本?很显然,这不仅仅是费用多少的问题。
    说到这里,必然有人会说游戏与邮箱虽然读起来一字之差,但是根本定位是不同的,yes,i see,我的意思是,为什么用户愿意为荣誉感/满足感(所谓的游戏研究者的分析结果)而疯狂付费,却不愿意为邮箱付费?说到低,这原因是否是网络游戏将消费层次提高到了自我实现层次(备注:源自马斯洛的五层消费层次理论),而网络邮箱却仅仅徘徊在社交层次?而这导致了最终产品的价值收益?
    if,到这里,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我说什么,那么ok,建议你在用通用不文明语言问候我之前关闭页面。否则,go on。
    这里引出我本文最终的问题:
    当一瓶实际成本估量为1.5¥的酱油和一个实际成本估量为0.5¥的牙刷放在你面前,你会如何选择?同样,当一个实际成本估量为1.5¥的网络邮箱和一个实际成本估量为0.5¥的牙刷同样放在你面前,你又会如何选择?(备注:你是一个普通身份的网民,而非网络邮箱提供商的员工或者员工亲戚,也非牙刷/食用醋厂商或渠道商的员工或者员工亲戚)为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