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7月11日

(2010-07-11 17:56:52)
标签:

杂谈

                 儿子的成长地图

                   安 黎

之三,儿子卖房

转眼间,儿子十八岁了,俨然成了一个小伙子。

高考完毕,填报了志愿,接着就是漫长的假期。儿子与我商量他怎么度过假期,我建议他出省旅游,逛逛名山,看看大海,彻底放松放松。但儿子显然已经胸有成竹,他说他想打工。我说打工也好啊,锻炼锻炼,未尝不是好事。

儿子拒绝我给他联系单位,他想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他趴在桌子上,写了一份简历,复印了若干张,然后就到街上去投递。他的主要目标是餐馆,思忖着端盘子的工作应该最为好找。

但一周过去,未等来一家餐馆的电话。忍不住了,他跑了几家餐馆去询问,但人家的回答基本相同:他们不要短期工,要的是长久工。

我责怪儿子太老实,为什么要说自己一月后辞职,就说长期干不就得了?儿子瞪着我,似乎不认识眼前这位有教唆嫌疑的父亲,他质问道:为了自己的工作,就给人家撒谎,哪怎么可以呢?

终于有一天,儿子喜气洋洋地回来,在饭桌上自豪地宣布:我找到工作了。

我问什么工作?

儿子回答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散发传单。这家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盘踞泾河北岸,位居高陵县境内,距离西安的北三环至少十五公里,可以说比远郊还要远郊。因此,在儿子乐观之时,我却为他能否创造业绩捏着一把汗。按照公司的规定,业绩与报酬挂钩,而业绩的主要指标是积分:顾客打一个咨询电话,积一分;带着顾客到售楼部去一趟,积三分;累计够一百八十分,才能拿到六百元的底薪;如果累计一百七十九分以下,这个月就是白干。

儿子每天早早地起床,洗脸刷牙之后,他就在一个大塑料瓶里,灌满白开水,然后一只手拎着塑料瓶,另一只手拎着一个纸袋,纸袋里塞着厚厚的一叠传单,七点二十,他准时跨出家门。

七月下旬,西安酷热难耐,持久地不下雨,空气仿佛烈火熊熊,地面如同烙铁发烫。每当儿子顶着暮色疲惫地归来,我都发现他衣服上的汗渍腾云驾雾,因频繁拭汗,脸上横七竖八地划满了一道道的印痕。

我不至一次地劝说儿子别去了,体验生活的目的不是已经达到了吗?

但儿子坚决不同意半途而废。他不退场的原因,不是怕人家不给他报酬,而是一个劲儿地强调自己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得遵守诺言;再说了,售楼部经理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辜负人家的信任呢?还有,尽管满大街都站立着他的同伙,但那些人能坚持一周的都甚为稀少,差不多都是干两三天就喊苦,接着就逃跑。每天都有无数个求职者上岗,每天都有无数个退却者失踪,儿子每天几乎看到的都是些新面孔。

某个夜里,儿子趴在桌子上,耗费了一个多小时,在传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号,然后走出房间稍事休息。我把他叫到客厅,告诉他,我打算帮助他。儿子问怎么个帮助呀?总不会和他一起站在骄阳下的街边向路人散发传单吧?我说我拟向一些朋友打招呼,让他们向售楼部打咨询电话,如此,他的积分不就容易完成了吗?儿子听了我的话,面红耳赤,他先是接近于恼怒,接着近乎于哀求。他指责我不相信他的能力,把他往弄虚作假的歧路上引导;然后又舒缓了口吻,说:爸爸呀,算我求你了,你不要那样好不好?这回轮到我面红耳赤了,我向儿子发了誓,保证不介入他的事务。

儿子当然也向我讲述他发传单时的遭遇,后来他把自己的遭遇,写成了一篇文章,使我更加清晰地窥探到了他的内心感受。发传单,类似于游击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除了盯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迅速判断出他所处的社会阶层,有没有购房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城管严加防范。一旦发现城管,就夺路而逃;逃不及,不但传单被没收,而且很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某一天,城管仿佛从天而降,捉住了儿子,差点儿将他的胳膊扭断。

委屈与羞辱,并不仅仅来自于城管,更多的,则是来自于那些行人。行人形形色色,有教养的,没教养的,混杂着,从衣着装束上并不能分辨清楚。有些行人,连传单也不接,就疾步而去;有的接了传单,当着儿子的面,或将传单随手扔在地上,或把传单撕个粉碎扬向空中。更有甚者,有的人冲着儿子,一顿劈头盖脸地训斥和臭骂。

当然,散发传单,也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儿子与清洁工、卖冰糕的、卖红薯的等等都成了熟人,那些人和他聊天,给他望风,一旦发现城管,就立刻向他通风报信。有的基督教徒,还动员儿子加入教会。有对老年夫妇,为儿子的诚挚所感染,专程跑到售楼部去,不为买房,却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夸赞儿子——儿子为了说服他们,一路追踪,陪伴他们走了五华里的路程。

儿子的敬业从以下两个情节中可见端倪。

我外甥到我家来,在600路车上,发现了我儿子。儿子正在公交车上给人散发传单,他在密集的人群中穿梭,大汗淋漓,喋喋不休地向人家讲解楼盘的各种优点。外甥捂着嘴笑,但他没有打断儿子的讲述。外甥向我感慨:在公交车上向人散发传单,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听说我儿子考上了大学,身居故乡村庄的堂兄,一定要来西安表达自己的心意。堂兄很少出家门,他对西安无比陌生。好在堂兄的儿子——我的侄子——在西安附近的一家工厂上班,他经常来我家。侄子在长途客运站接到堂兄,就给我打电话,我让他们在市图书馆门前的广场等候,我将赶往那里和他们会合。

摁掉堂兄的电话,我又向儿子打了个电话——我知道他就在那一带活动——让他中午十二点在图书馆门前等我,我打算请堂兄吃饭,届时他也跟上一起就餐。

十二点零五分,我赶到了图书馆门前。我发现了他们,但他们却没有发现我。儿子与堂兄父子彼此都不认识,他正在利用等我的空闲,见缝插针,向堂兄父子推销房子呢。我喊了一声,他们扭头朝我看,当知道真相之后,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一月过去,儿子积四百六十分,远远高于一百八十分的及格线。令人称奇的是,他竟然推销出去了三套房子。当多数人连六百元的底薪都拿不到时,他却拿回来了两千八百多元。

儿子第一次领到薪水,自然高兴,高兴之余,他就盘算起了给我买什么,给他妈妈买什么,给他外公外婆买什么,给他舅舅姑姑买什么。。。。。。总之,凡关心过他的人,他都要用礼物去答谢。当他询问该给我购买什么时,我对他说:孩子,我用不着你感谢,你的业绩,就是给我购买的最好的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0年07月01日
后一篇:2010年10月0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