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庙
(2014-05-05 07:55:2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今天是殷商纣王时代王叔比干的3106年诞辰祭日。
比干是千古一相,万古忠臣,更是道家传说中的文财神形象。小说《封神演义》里又被姜子牙封为文曲星,为古代文人士大夫所推崇。
今天的比干庙,来的人好多,比平时多出了几百倍。比干是林姓始祖。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林姓宗人蜂拥至此前来朝拜。认祖归宗。据说,比干夫人姚妫氏逃难到河南卫辉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卫辉市。比干庙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拜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 。整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庙宇宏大,建筑巍峨,古朴壮观。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有“天下第一庙”之称。
照壁北为山门,山门古朴典雅,额上书“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山门,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古柏,一曰:忠柏;一曰:孝柏。孝柏长青,象征着比干忠贞而死,后裔忠孝昌盛。二门门楣上题有:“谏臣极则”四字。甬道两旁碑廊里碑石林立。今天本是陪同林姓朋友前来祭拜,也是来求财的,我对比干的崇敬并没有太多的激情。但当我穿行于石碑间,读者一篇篇歌颂比干的颂词,无比感慨。忠臣难做,做受百姓爱戴的忠臣难做,做一个刚直不阿,敢于严己律人,帝王都敢直谏的忠臣更是难做。
比干庙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祭祖开始后,嘉宾致辞、当地领导致辞。比干颂词歌颂了比干的丰功伟业、文韬武略。
祭祖过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带飘扬、礼花四射。一拨拨朝拜者,跪在比干庙的大殿里,面对比干像顶礼膜拜。伴随着一声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仿佛声音要穿越时空,跨越到3106年前比干呱呱坠地的声音。我来了,我来了。
记得《封神演义》里比干被剖腹挖心后,在回家途中,遇一妇人在路旁叫卖:谁卖空心菜?谁卖空心菜?
本不该搭话的比干,处于好奇问曰:菜无心能活,人无心能活吗?
随着菜无心可以活,人无心怎能活的话语刚落,一个己为昭示自己的中心,而被纣王挖心的王叔比干丞相应声倒地了,那倒地声不亚于数颗原子弹爆炸。
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体恤民情,敢于直言劝谏。
因此周朝建立后,被周武王所封为国神,所以比干庙的规模比较大。比干庙中心甬道穿过三门才是比干墓,北魏太和十八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庙,称为天葬墓,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尸骨埋于此处,故称其墓穴为天葬墓。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圆形的墓地,像心形,寓意丹心呈现宇宙之意,墓前有一石牌坊,上边的左右分别有石刻的日月,中间有一心形石刻。其寓意为比干公忠心报国,“日月照丹心”。
比干墓前有个用玻璃罩住的石碑,石碑上“殷比干莫” 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孔子用剑刻的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这年是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
走在绿荫环抱着的比干庙,脚下的青石路显得那么凝重,周围的苍松翠柏显得那么的古老。每一草、一木感觉都是那么有灵性,我都干用手去触摸它,怕打扰比干他老人家的清修。他累了,就让他继续沉睡吧,只要他的精神不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