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王阁凭吊怀古

(2012-06-26 09:57:5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滕王阁凭吊怀古

在细雨中,我一步步走近滕王阁,滕王阁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我是读着王勃的《滕王阁序》长大的。做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我早有登临的意思,只是没有机会,因为其他二楼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我都已去过,来滕王阁是我最大的一件心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我睡梦里都能读起。滕王阁之所以叫“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今南昌)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所以大家习惯称之为“滕王阁”。滕王阁自唐建成之后,历经各代,历次兴废,先后修善达28次之多,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

滕王阁古代第一次重建是宋大观二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最后一次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但1926年毁于战火,被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目前见到的滕王阁,是根据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在这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如今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

 

<="" p=""> 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它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步入滕王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无论是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皆是楼以文名,名与楼存,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说真的,钢筋混凝土铸就的滕王阁,尽管比木质的滕王阁结实了很多,看上去还保持着建筑的古色,但是早已经缺少古色古香的韵味了。

站在滕王阁上,眺望远方,千百年前就已经名振一时的赣河,现在已经不见了落霞,不见了孤鹜,只有湍急的江水默默地流向远方。再看看这座现在的滕王阁,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渺小。我知道,滕王阁历史的陈迹,彰显了它生命的皱褶,那经过几十次重建的阁,那刻在阁上的序,让人总能想起的是王勃。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那华丽的词章,动人的手笔,优美的胼文,都深深地打动每一个读者。想想当年,滕王李元婴为了逃避政治斗争,避免无端招来杀身之祸,他一生骄奢淫逸,不务时政。每天音乐、歌舞、绘画,尤以画蝴蝶见长,其所绘《百蝶图》,世人珍之如宝。因此,他素有“蛱蝶滕王”之称。李元婴建造滕王阁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他歌舞游览、寻欢作乐之需要。他万万没有想到,滕王阁建成之后,竟成了千百年来世人十分景仰的游览胜地名扬天下。李元婴也不曾想到,滕王阁千古留名,人们对他却知之甚少,甚至早已把他淡忘了。而一介书生的王勃,凭藉一篇《滕王阁序》一举成名,而滕王阁也因此一篇千古名篇得以闻名。

到滕王阁不仅仅是欣赏滕王阁美景,滕王阁凭吊怀古,尽管王勃早亡,滕王阁已历尽千年,29次的重修,但在我心中的只有王勃和他的那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凭吊怀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