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何曾断过

标签:
文化 |

在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有一桥,曰:“断桥”,其实名曰断桥,桥从未断过。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断桥,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重新建造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它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它但古朴淡雅的建筑风格已近百年。桥东有大清康熙皇帝御题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碑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断桥构成西湖一幅古典风格的水墨画卷。
我站在桥端,没敢轻易踏上断桥,我怕我会污染了这桥。掸掸身上的风尘,掸掸鞋子上的霉变,整理了一下胸前尚有油迹的羽绒服,这才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我走的很慢,我知道断桥上,每一块石板就有一个或数个美丽的故事。我用心贴近桥面,我聆听历史的回音,仿佛听到《新白娘子传奇》里唱到的那样:“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若是千年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当第一听到这委婉动听的歌曲,我的心早已经随着歌声飘到了西子湖畔,化作柳树上的一片新叶。
至于未曾断过的桥,为什么叫断桥,传说很多,一般学界认为孤山之路到此而断,在此建桥,所以叫“断桥”。明代《西湖游览志》中说,断桥是由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才得名的,这也验证了断桥是白堤的起点,因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而名断桥。当时的断桥,在西子湖上,只不过是很普的一座小桥,让断桥出名的是流传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相遇,并演绎的动人爱情故事,这让断桥闻名中外。
故事是某朝某年在一个多雨的清明佳节,那天西子湖畔烟雨蒙蒙,白娘子在断桥与许仙相遇,为了报许仙前世之恩,以借伞为名,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白娘子,为了找前世恩人,听观音大士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因此在杭州西湖的断桥上,白娘子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以身相许,结为夫妻。
已近黄昏,断桥上行人依然熙熙攘攘,经常走过断桥的杭州人步履匆匆,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对于他们老说,断桥已经不算是什么精致了,只不过是西湖上一个可以通行的普通的桥罢了。我站在断桥上,望着远山沉思,夕阳下远山如梦如幻,白云飘渺,烟雾蒙蒙。杨柳依依,碧水荡漾,断桥倒影水面上,人在湖中行走了。湖面上一抹微红陶醉了树杈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搅乱了一湖思绪。伫立断桥,手扶着玉石栏杆,我仿佛听到飘渺在云雾之间雷峰塔,塔铃浅浅的吟唱,唱得柳枝轻抚的湖面,唱得湖水涟漪如潮。
沿着断桥,从一端走到另一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断桥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只是一个普通的石桥,重新修建的历史不超过百年。它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我想之所以断桥出名,还是归于那段爱情故事。但故事的结局不尽人意,最后在法海的阻止下,白娘子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故事草草收尾。记得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有段唱词这样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这感人至深的唱词,让人听后无不声泪俱下。
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因此,断桥残雪便成了西湖十景之一,虽然一次冬季畅游西子湖,并未遇到雪景,因此,未能感受雪后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这样才能感受断桥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