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求遇仙

标签:
文化 |
叫凤凰台的地方很多,郑州凤凰台位于河南郑州市位于管城区未来大道南,为郑州八景之一凤台荷香的主景,现存凤凰台和君子亭。在江苏南京市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飞集于此山,故在此修建凤凰台。在甘肃成县,杜甫有凤凰台诗,注谓同谷县溪中有石双高若阙,汉世有凤栖其上,谓之凤凰台。参看凤凰台的条目很多,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在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玄奘故里,据说玄奘大师出生的时候,他家南面的凤凰台上百鸟聚集,凤首鸣叫三声后,他平安地降生了。在陕西咸阳凤凰台,传说源于秦穆公之女弄玉的传说“弄玉吹箫”,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数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
当然最著名的要数南京是的凤凰台了,因为有大诗人李白的诗《登金陵凤凰台》为证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南京凤凰台的出名,的助于李白的这首诗,否则和众多的凤凰台一样被埋没在深闺之中了。据说南京凤凰台,远望则巍峨壮观,近观则雕梁彩绘。登高远眺,东接河西新区,西枕长江浪波,南抱三山葱茏,北临万家灯火,大江风貌尽收眼底,如此说来,南京凤凰台确实是一处叹为观止的胜地。
在河北成安县城北2.5公里处,也有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凤凰台,始建时间无考,传说曾有凤凰集其上,故名凤凰台。又传唐开元七年,八仙之一吕洞宾西去邯郸,曾憩息于此,题《西江月》一首,词日:“月落乌啼人静,风吹满面松花,道人邀我煮新茶,荡涤胸中潇洒。世事不堪回首,梦魂犹绕天涯,凤凰台畔即吾家,管甚明朝今夜。”因此明万历四十三年,成安县知县李三畏在土台上建吕仙祠,并塑吕洞宾像于其中,这里都习惯叫做吕祖庙。其后历代又时有修葺,至民国时仍有大殿三间,偏殿三间。大殿内东侧有透灵碑一块,据说可照到2.5公里外的成安县城城墙。吕祖庙内有古柏两株,东西对一株,相传是母子树,是吕洞宾亲手栽植。 如今的凤凰台建筑已无存,仅遗留一南北长22米、东西宽28米、高1.5米土台,有重建凤凰台碑记碑一块,字迹均已模糊不清。两棵历经千年柏树,孤零零地矗立在土之台上。东边为“母柏”,直径1.7米,树老中空,“文革”前被儿童点火烧死。西边“子柏”直径1.2米,仍枝叶葱茏,远远望去是屹立在成安大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安凤凰台始建年代无考,据两棵树龄推断,最少在千年以上,应该是在初唐或者盛唐时期。唐朝时盛行佛教,但李唐更是推崇道教,因为李唐把道教太上老君李耳奉为李氏始祖,所以他们对道家思想还是另眼看待的。
传说中的透灵碑是凤凰台镇庙之宝,但长期风雨剥蚀,已无当年平镜光洁。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凤凰台,凤凰飞,显灵气,透灵碑;照县城,分眼眉,透人心,知是非”。据史料记载,透灵碑石质细润,面光如镜,亮可照人。晴日,成安县城折射碑上,城貌清晰可见,甚至来往人马车辆都在碑上显示,因而,可谓一奇石也。据说,你有什么心事,站在碑前默默祷告一番可益心定神。祈求之事,定能明示告之,给信者以圆满。甚至有传说:“人在碑前站,碑灵把字显。好坏作评判,击恶又扬善”。至于透灵碑的灵验性,其实我想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在这一代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凤凰台与和氏璧”的故事:赵国宝和氏璧,乃一奇物,秦国为夺此宝,欲起兵端,演绎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千秋义歌。据传很久以前,曲村有姓和的父子俩,靠种地为生。闲暇时练练写字刻刻石玉。一天,父子俩去村南犁地,远远看见自己地里的那棵茂盛的桑树上落着一只羽毛华丽、尾巴很长形如喜鹊,又象公鸡的大鸟,十分漂亮。此鸟看到父子俩,叫了两声,便展翅腾空,霎时便无踪影。
和老汉很惊奇,对儿子说:常听老辈人说,有一种鸟叫凤凰,此鸟不落无宝之地。这只鸟很稀罕,很象传说中的凤凰。父子俩商量后决定把桑树刨倒,看看底下到底有什么。当他们挖到一丈五尺多深时,只听咯噔一声响,挖不动了。清出一块大石板,长八尺、宽三尺、厚一尺。掀开石板,下面是一石槽,里边放着一块晶莹透亮的白玉,父子俩把玉带回了家珍藏起来,又请了一些人把石板抬到了土坡上。儿子十分喜爱这块玉,不时拿出来欣赏。为了在玉上留个记号,父亲用篆书写了三个字“和氏璧”,让儿子镶刻在玉上。在字上涂上印色,竟能叠印千张锦帛,而且上下清楚如一,真是一块异宝。来,和氏父子把和氏璧献给赵王,赵王视为珍宝,并赏赐和家父子黄金千两。赵王就在和氏璧出土之处,筑台建阁,大兴土木,建造了凤凰台,并立那块石板为记,取名透灵碑,并植栽梧引凤。由于和氏璧的面世,才有了吕洞宾留宿题诗的佳话。当然了,传说就是传说,没有历史考证。
凤凰台可以说我来的是无数次了,当年还没有出县城,已经看到凤凰台的子母柏了,它们高达的身影,就是成安县的标志了,它苍劲、挺拔,真的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柏虽然历尽千年,但我们还是期盼它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大家的呵护下繁衍生息。